金兰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八零后咸鱼术士在线阅读 - 四百一十九 世外桃源

四百一十九 世外桃源

    接受了朝廷的诰封,接下来就是天枢府给车晨的提升了。

    赵静玄代表天枢府给车晨颁发了正七品玄坛法师的法职度牒并换了令符。按理说天枢府下面的新晋先天都是封从七品通灵法师,不过车晨情况与众不同,作为新晋先天的同时又是地方世袭贵爵,又是一派之主,因此给他提了半级。

    明代政治高度发展,中央由礼部统管宗教事务。僧录司管理国佛教事务。僧录司长官称“善世”,设左、右善世各一员,正六品;左、右阐教务一员,从六品;左、右讲经各一员,从八品。府设僧纲司,设都纲一人,从九品,副都纲一人。州设僧正司,设僧正一人。县设僧会司,设僧会一人。僧录司主要负责寺庙住持的铨命,掌管度牒的填发,管理国寺院花册和僧尼名籍册,定期编制汇总上报礼部。

    此外,明朝在地方还设藩汉二僧纲司,以藏僧任僧官,管理藏传佛教。

    明朝礼部还设有道录司管理国道教事务。内设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左右“演法”二人(从六品);左右“至灵”二人(正八品);左右“元义”二人(从八品)。

    而在这个世界,隆武帝建立天枢府之后,就把道录司剥离礼部划归天枢府直辖。司内官员设置改同六部各司,设五品郎中等职。

    天枢府给车晨的这卷封赐文书和度碟就不是想象中的圣旨了,而是由天枢府道录司发放,上面还盖了礼部衙门大印,并有内阁和司礼监的朱批。

    除了车晨,其它太阴派诸人还奇怪怎么不是圣旨呢?郑铭更是直接用传讯术出言询问。

    “你这也是七品官了,相当于进士出身的县令了,怎么没有圣旨呢?”

    接过法职度牒,车晨不由好笑的在心里回道“一点也不奇怪,其实是现代人一般都是被现在的电视剧给忽悠了,圣旨哪有那么容易见到的?一般当朝进士受封七品县令上任是也不过去吏部领去自己的文书官印官服而已。更何况我这只有虚衔没有实职的一个道官。”

    度牒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都是绫素锦素钿轴(北宋用纸,南宋改用绢,王谢这本用的是棉筋纸板,

    那上面详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僧尼持此度牒,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

    车晨这一幅度牒长三尺多,右侧是大明律禁止非朝廷颁发度牒的僧道不得自行簪度的警告,然后是其人籍贯出身在何地寺观出家,中间大字书写着“右给付太阴派车晨收执准此”,左侧则是上有当前天枢府的首座封正三品上清太平真人、两位供奉、道录司郎中、员外、主事、都吏、会史等9人署押。上盖天枢府大印。

    这是前引大明律法,后墨书填写受牒道士的简历,最后由主管部门签署画押,因为车晨是符箓派道士并非出家人,因此个别地方与出家的僧道有些差别,但大致类同。

    历年民间术士散修之类的投入公门好修行也有一些,虽修行远比不上那些名门大派出身的道官法师供奉,但能够被朝廷认可,本身都会一两手独门本事,有时候比那些大派出来的吉祥物有用多了,无非各尽其用而已。

    皇家设立天枢府招揽民间修士为用确实对大明起了很多有益作用。

    另外两张文书一个是礼部发放的准许建庙立观的凭证,另一个则是福建福州府衙门发放的,是署明淡水城崇圣真灵宫所在的地契。

    如此穿越者们谋划的一切就都合理合法了。

    正事办完,车晨等在偏厅设宴款待赵静玄和礼部一行人。

    当然这就没有由车晨这个一派之主亲自动手了,穿越者手底下的仆役里几个厨娘在车晨手底下做事,也学了不少本事,以现代新式的菜色,配合丰富的调料,还有本世界新鲜灵气足的食材,应付没尝过超凡美食的土著还是富富有余的。

    分席而坐,一道道新奇菜色和香醇美酒上来,就算赵静玄这先天高人也是赞叹不绝。礼部几个大小官员更是吃的满嘴流油。若不是挂着文人的矜持,恐怕盘子底儿都能给他们舔光。

    酒足饭饱之后,礼部一行人就准备返程了,他们并不准备参加太阴派的大典,因为文官到底跟武官勋贵和修行门派混不到一起去,起码表面上是如此。

    而穿越者们这两点都占了,就算是为了避嫌,礼部这些人也要赶紧离开,反正好处都已经到手了。

    车晨他们也只是象征式的挽留一下,然后就送走了这些尿不到一壶里的文官。

    看着官船载着礼部众人满载而归,然后大家都放松下来,穿越者们邀请赵静玄这个同道前辈在领地赏玩谈天。

    看着修缮一新的城堡,新建的宏伟道宫,数百户聚集的大型村落,一块块整齐的麦田,一座有着百亩大小草场和百多只鹿群的鹿苑。

    赵静玄十分感叹。

    “这哪里是海外荒岛?分明就是世外桃源呀!”

    如果早知道东番岛是这样的“福地”,估计中土各大道派甚至九大仙门都会动心,也就轮不到区区太阴派来占据了。

    当然他也明白,如果是九大仙门,都各有自家洞天福地,不一定会看上这夷洲之地,毕竟东番土地虽大,但是蛮荒烟瘴之地占了九成,如今看到的只不过是被开垦出来的熟地罢了。

    看田里青翠的麦苗茁壮的生长,就知道这是耕种出来的熟地。

    在中土,北方地区种植的是春小麦,黄河以南则是种植冬小麦。

    这个年代,黄河以南的北方地区,一般都是冬小麦和谷子轮作。因为,谷子生长期短。这个年代的冬小麦因为没有磷肥,生长期比后世的长点。所以,间隔时间,一般采用只需生长三四个月的谷子来过渡。而到了后来,从美洲引进玉米后,因为玉米高产多了,而且生长期也短。然后,北方地区就流行冬小麦和玉米轮播了。至于春小麦,现代一般是长城以北才会播种,而且只能种一茬,因为长城以北的气候太冷了,冬小麦顶不住冬天的严寒还没出苗就被冻死啦。

    而在大明世界这个时期,虽然是小冰河末期了,气候比天启崇祯年间缓和不少,但仍比后世要冷一点。

    所以,中土北方燕京附近,包括北方几省北部地区,也以种植春小麦为主。

    东番岛气候类似岭南两广,但岛上移民因为没有条件兴修水利,此前都是谷麦轮播,夏天种谷子,秋天播种冬小麦,来年春夏收割,如此循环。偶有种稻米的也是在河边肥田种那么几块。

    谷子就是现代的小米,明朝时期叫粟米,古时候叫稷,就是社稷的稷,是华夏古老的主要粮食,但因为产量过低,所以南方逐渐为稻米代替,只有北方还多为主粮。就算到了现代,机械化作业加上各种肥料,谷子亩产也不过三四百斤,很少过五百的。

    没办法,品种先天上的弱势,很难实现高产。

    穿越者来到东番岛后,基隆那边趁着入秋,赶紧播种了一茬冬小麦,但是来年就打算种水稻了,毕竟东番岛的条件很好,有不缺水源,十分适合种水稻。而且大家也习惯吃大米。谷子的话只会开少许田地,偶尔可以煮点小米粥用作换口味。

    至于春小麦,则没有冬小麦好吃,所以被穿越者们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