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玩宝大师在线阅读 - 第380章 唐人写经

第380章 唐人写经

    “高古玉就这样,特别是夏朝之前的。红山玉器里面,很多玉片子还没纹饰呢!”小伙儿就手点了一支烟,“你也不用放烟幕弹了,你既然看上了,我的最低价儿也报了,要不要,不就一句话的事儿么?”

    这小伙儿真是挺干脆。也或许是快过年了,能出的尽量出了,多换点儿钱,不想压货。

    余耀一看,估计他也不会再降了,便点点头,以八千块拿下了这件“大号石针”。

    离开这个摊子,也便出了地摊区。

    本来答应了老黄,临走前去他店里坐坐,不过这都到午饭点了,过去有点儿蹭饭的嫌疑,余耀和沈歌商量了一下,打算先在附近吃午饭,然后下午再过去,正好到了店铺区,有合适的也可以逛逛。

    吃饭的时候,沈歌才详细问了问余耀“大号石针”的情况。

    “这应该是良渚文化的锥形器,新石器时代晚期,不折不扣的高古玉。只不过,玉质确实不算好,而且纹饰也不是良渚文化经典的兽面纹、人面纹、神纹什么的。我之所以拿下,是因为我还没有收藏过良渚文化玉器。”

    “嗯,看来不算个大漏儿啊。”沈歌接口。

    “对。良渚玉器,玉质、纹饰、刻工上佳的,容易出高价,但这根锥形器,两万左右也就差不多了。这小伙儿是个脑筋灵的,估计因为收来便宜,急于出手才让到八千。再就是他可能确定不了是良渚文化玉器。”

    “那这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沈歌又问。

    余耀挠挠头,这个问题,他没有细想过,而且就算是在学界,也没有定论。

    因为有孔,可能是佩饰,比如项饰、腰饰;也可能是笄簪之类的东西;再就是祭祀用的,但锥形器比较细长,不像是陈列品,不过古籍中记载过“以手举玉”的祭祀方式。

    也可能是一种工具,真的当成“石针”可能性不大,因为棱形口不利于贴合,不过下端尖锐,用作剔骨倒是可以。或者,当成针砭工具也不是没可能。

    总之可能性很多,难以定论。新石器时代几乎没有文字史料,所以只能根据器物推断。

    “回头我研究下纹饰,没准儿会有什么新发现。”余耀最后说道。

    吃完了饭,两人又回到了古玩市场,先是在店铺区逛了逛。期间还路过了刘大头的雅玩阁,不过店门关着。

    来到老黄的逸墨斋,老黄正在门口打电话呢,一看余耀和沈歌来了,很快挂了电话,招呼他们进去了。

    闲聊了一会儿,老黄笑问余耀,“那两口子不懂事儿,但你,也是捡了漏儿了吧?”

    余耀简单说了说,沈歌接着还把玉兔拿出来了,让老黄看了看。

    老黄道谢接过,一边看一边还问了句“沈老身体好吧?”

    沈歌回应之后,老黄又乐呵呵地夸他俩郎才女貌什么的。

    余耀本是想稍坐一会儿就走的,结果老黄随后又郑重开口问道,“有张东西,不知道能不能给掌掌眼?”

    一听他说“有张”,余耀笑道,“字画方面,老黄你是行家,我顶多就是跟着欣赏一下。”

    “谦虚了不是?”老黄伸手虚点了两下,“不过,也不是字画,而是一卷经文。”

    “经文?一卷?莫不是唐人写经?”余耀立即便挑了最有名头的来问。

    “有见识就是有见识,那请吧!”老黄起身,将余耀和沈歌让进了里间。

    老黄拿出来的,是一张宽20多厘米、长两米多的经卷。确切地说不是一张,而是一截,不全。

    余耀上眼一瞧,的确是唐代的黄麻纸,历经时间长河,纸质已如枯褐败叶。

    字体纯熟端庄,楷书中透出隶意。

    经文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的一小部分。《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本是梵文,唐代由玄奘译成汉文,一共十六会六百卷。在唐代,手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比较普遍。

    “老黄啊,这,你是怎么来的?”余耀一边看,一边问道。

    余耀隐隐感觉,这很像是一百多年前敦煌藏经洞里被发现并流出的那批经卷。

    1900年,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箓清理积沙,结果发现了藏经洞,这里面,居然藏有佛教经卷、文书、刺绣、绢画等文物四万多件,其中含有大量的唐人写经。

    当时正值清末,当地官员和有头面的人,也没认识到其价值,清政府保护不力,藏经洞里的大部分文物,被各国闻讯而来的“探险队”给弄走了,最后只剩下一小部分,约有一万件,清政府才派人护送运抵京城。

    可就在运抵京城的过程中,还少了两千件左右!各种原因,内贼外贼都有。

    “收来的啊!”老黄介绍道,“前两天有人送到店里来的。”

    “收来的?老黄,我看,这有点儿像敦煌藏经洞流出来的唐人写经。”余耀干脆点明了。

    “不像我还不收呢!我看过很多图片和视频资料,是像。那批经卷,大部分流落国外,少部分流落华夏民间;不过,都是清末民国发生的事儿,只要后头传承有序,问题不大。”

    “那,货主是个什么人?”余耀又问。

    “是个老太太,说是老头子生前留下的。”老黄应道,“我还特地问了问儿女同不同意,她说一儿一女早就把老头子留下的东西给卖了!这一张没头没尾的,都不感兴趣。她也是年前收拾打扫才想起来,心说干脆卖了置办点儿年货。”

    “合着他们都不识货啊!”

    “识货的毕竟是少数人,黄麻纸再卷成一卷,一般人哪会觉得是好东西?”

    余耀点点头,继续审视经卷,不过看着看着,脸色越来越沉,最后眉头皱了起来。

    老黄在一旁察觉有异,“怎么?到不了唐?”

    “这纸是没问题,字体感觉也有唐人风骨,只是这墨色,似乎不太对头。”余耀对老黄也没过于套,“你多少钱收的?”

    “不贵,几千块。有问题你直接说就行,也不会有什么大损失。”

    “我感觉,这像是民国的老仿,而且很可能是那批极致高仿!”余耀最终说道。

    老黄一愣,“怎么个极致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