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位面春秋之流浪公民在线阅读 - 第40章 迁徙

第40章 迁徙

    三长一短的鸟鸣声从前方传过来,向后方例行传达了安全的信号后,挎着一柄短弓身穿皮甲的三名小伙子又钻入齐腰高的草丛中不见了身影。

    “乡亲们,大家赶紧动身了。我们还有三十多里路要赶,这一大家子的,太阳下去后就乌漆嘛黑的,在这之前总得找个安全的所在不是嘛。”

    也许是邓麻子说的话起了作用,也许是大家歇了半个时辰已经缓过来劲。一群有老人,有小孩,有男有女的人就又起身出发了。他们挑担子的,挎着包裹,背着孩子,扶着老人,阑珊的向前前进。

    拍拍挑担子的壮小伙,揉揉抱着小包裹的孩子的脑袋夸赞两声,又笑着招呼年龄比较大的几位,待将所有人都看一圈,这才放心的回到队伍领头,看着三人一组的数组士卒在队伍外围巡查,防备着可能出现的危险。

    “黄郎官,这真不是你媳妇?”一位壮实的老汉凑到黄成边上小声的问着。问的时候还小心的回头看了眼在妇人群中帮着大家的那个女人。

    “朱老伯,那真不是我媳妇。我媳妇正在当差,过些日子才过来呢。”

    “人家女娃跟着你就来了,你真没准备收房中?”另一个老汉从边上凑过来问道。

    即便身上挑着沉重的担子,这两位的注意力也全部在黄成身上,等着黄成的回答。

    化名黄三的黄成笑的很开心,他知道这两位老汉为什么如此上心这件事,毕竟他们都有适婚的儿子在队伍中。眼看着后面要花个几年时间才能将新村子建的似模似样,可没有太多条件帮他们到其他地方给他们找媳妇,对同行的还单身的这位各方面看着都很出挑的女孩上心了。

    他们问的就是莫迪亚。没有父母长辈,没有家人,孤零零的一个看着才十七八的小女孩。容貌可人,气质温婉又独特,混迹在迁徙的人群中如同落入石子中的玉珠,总是难掩那份带着书卷气的独特。

    这个女孩跟着郎官黄三加入了队伍,大家都以为这是黄三的媳妇。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两人没有半分的儿女私情在。

    黄三是新任郎官,文武双全。是能跟着信王殿下封禅的文曲星一级的人物。对黄三自然没啥说的,他的女人大家自然不会去争。但是当大家发现黄三开始给这个女孩介绍一个个年轻后生的时候,他们的心思自然就活泛了起来。

    普通人家不敢想,都在暗自猜测她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小姐。黄三瞧不上,可也不是他们破落户能高攀上的。

    搬迁的人员中另一类,不是因为穷困找出路的人家。就像凑在黄成身边的两位老汉,他们的儿子可就在巡逻的队伍里呢。

    先发问的这个朱老汉,他儿子灌输进阶成了短弓兵,和另外两名短弓兵在前面探路。

    后面凑过来的是一名朴刀兵,刚才还和两名同伴在边上巡逻,看到他老爹在问这个问题,闹了个大红脸。在同伴揶揄声中跑远处巡逻去了。

    明白他们两心思的黄成哈哈笑着回答两位老汉“两位老伯,那就是我一妹妹,不可能收房的。以前在我落难时帮过我,后来阴差阳错的我也有了媳妇,自然不能再娶她。有着前面那份恩情,也不能让她做小。我媳妇还是个厉害的,你们说,我肯定不能收房做小害了她吧?而且,别看她现在跟着,真要是收房做小,人家还不干呢。府衙的文书到了,我要跟父老乡亲们一起去建新村子。我这走马上任了,她小姑娘孤身一人没地方去,自然就只有跟着来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么个理?现在她还小,再等大一些,我都得急着帮忙张罗了。”

    听到黄成这么说,非常满意的两老汉将担子换个肩膀,刚才担子一直在一个肩膀上,酸麻的厉害。想想刚刚黄秀才说的话,正准备咧嘴笑,又发现边上还有这么一位潜在的竞争者。一向关系很好的两位老汉互相哼了一声,分开了。只是现在走路都带风,好像挑的不是沉重的担子,而是空手在跑。得到暗示的两人的媳妇,两位一高一矮的两位大妈就凑到莫迪亚身边,借着拉家常联络起感情。

    黄成乐呵呵的看着他们两家之间的小动作,杵着挂在腰间的剑加入了四处巡视的军士队伍。

    黄三的身份是一名家道中落的读书人,在书院听课时被书院先生看中,收入学院亲自教导。苦读十年终于悟通书中三昧,成为书院中翘楚般的人物。借信王殿下封禅的机会,一举突破,成为秀才。

    信王殿下雄心勃勃,王城主勤勤恳恳,将书院中成就了秀才境的人全派出去历练,到处建新村子。

    破落户想吃口饭都难,自然千肯万肯的。家中有儿孙成就了军士作为护卫加入村子的,自然也举家搬迁。家中就这么一个有出息的,自然不能拖后腿影响了孩子前程。王城主可是说了,要是护卫家里不去,护卫也就别去了。那哪成呀,大家伙可都打听清楚了,别看外面危险,成就了军士的人可都指着去捞功劳呢。

    没有功劳怎么锻炼武艺练本事?没有功劳又怎么升级升职?就靠着每天在城墙上站岗放哨混的那两歪瓜裂枣?走走走,孩子前程重要。八辈子难得一见碰上了信王殿下的恩典,再不可劲的上进,还怎么光耀门楣。

    百来户家庭,近五百人口。配备有一名就职了文吏的文官,12名朴刀兵,3名弓箭手,3名后勤兵,一名郎中。这是一个新建村落的标准配置。

    府衙开出文书,指定大致的一片区域,这些人就可以前往那里修建属于自己的村落了。

    修的房子,开垦的土地,都是私人的,十年内还都不用上税。

    郎官是村长,还要开私塾,孩子们都能去读。明悟了圣贤书的文曲星给孩子教书,泥腿子又哪有这等好事。年轻人能跟着后勤官大人学工匠手艺,郎中会在机灵的孩子中收学徒,随便学会一样,以后还能传给子孙,多少代人的吃喝都不愁了。村中的护卫也会教大家练武,这又是一条好路。

    在这样的政策支撑下,大批大批的老百姓踏上了去野外建立属于自己村庄。即便一些条件并不是很差的家庭也变卖了家产踏上了开垦的道路,看中的就是能让孩子学到本事。

    在城中活不下去的破落户,军中兵卒举家跟随迁徙的,为孩子前程变卖家财追随而来的,三类人,三类家庭,将共同组成黄成将要修建的村落的村民。

    太阳偏斜了,算了算路程,天黑都到不了。赶紧将三个后勤兵找到,又分配了6名朴刀兵,汇合在前面探路的三名弓箭手,提前去修建村落的地方修建一圈栅栏,就按照军营的标准建。不求能住人,只要今晚这些人露宿的时候别让野兽叼走就好。想了想还是不放心,写了一封信,安排一位朴刀兵回城,让他拿着信找精锐机动营那里,找一连二排长,把信交给他,听他安排就好。

    一切都安排好了,这才带着仅剩的5个朴刀兵分两组小心的在百姓周边戒备着。可别晚上没被野兽叼走,现在却被叼走两个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