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宋之重铸山河在线阅读 - 第六二七章 人尽其用

第六二七章 人尽其用

    借粮!

    完颜希尹的话说得好听,但刘豫深知,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纷乱之时,粮食何等金贵,哪里是说借就能借的?借了又哪里有还?

    其实说白了,摆明了是抢掠。完颜希尹嘴上说得好听,什么富户借粮,但为了满足要求,必然得无差别地抢掠。

    寻常百姓也不会放过,唯有如此,才能满足金国人对粮草的需求。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作孽的事情。

    虽说前几年都是伪帝,但刘豫对待东京百姓还算仁慈,故而才能稳住几年光景,如今却要他彻底不要脸,去抢掠百姓。

    试想一下,中原百姓从今往后该怎么看他?抢掠粮食之后,很容易饿殍遍野,身败名裂,千夫所指是必然的。

    但事已至此,已经顾不得其他,为了活命,少不得要有所取舍。已经帮着金国抢掠财宝了,再助纣为虐抢一回粮食又何妨呢?

    林子义微微有些不忍,但在大局面前,尤其是恩人的生死面前,他什么也没说,什么也不能说。

    于是乎,刘豫离开完颜希尹府邸半个时辰后,东京内外便开始了军粮征收。

    刘豫的伪齐军虽然成了残军,斗志全无,但欺负百姓还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这等收粮掠财之事,途中完全可以动手脚,中饱私囊,兵卒一个个自然乐见其成。

    不会半日功夫,东京城里便鸡飞狗跳,哭喊一片。兵卒们毫讲理地冲进各家各户,将米缸粮仓洗劫一空,整个城池里怨声载道,惶惶不安。

    顷刻之间,靖康劫难仿佛重演。

    而刘豫本人则完全无动于衷,只是命人将征收的粮食装车,不断运送往黄河渡口。

    ……

    “希尹啊,还是你有手段,顷刻之间便弄了几十万石粮食,如此我军在黄河以北便可站稳脚跟。”

    兀术虽然一直对完颜希尹颇有芥蒂,此时也不免要称赞几句。

    “四太子谬赞,区区寻常手段罢了,人尽其用嘛,反正为了大金的名声,少不得要给刘豫一个虚名。既然如此,何不人尽其用呢?”

    完颜希尹笑道:“四太子也看到了,他足够听话,效果不错。”

    “嗯,很好,刘豫献粮有功,理当封赏,让他随行北上吧!怎么着也得封个公爵才行,好歹是称过九五之人,该与赵佶平起平坐。”

    完颜希尹摇头道:“不,四太子……我以为刘豫当封王?”

    “封王?就为了恶心一下宋国人?”兀术不由吃了一惊,有些诧异。

    “算是吧,更要紧的是刘豫立下的功劳,可不只是征粮那么简单……”

    完颜希尹道:“如此大规模征粮,东京粮食奇缺,无论哪一路兵马到来之后,日子都不好过。

    光是安抚城内都要不少时日,更别提其他,算是我们临走前,留给宋国人最后的一个麻烦。”

    兀术冷笑道:“哼哼,也好,这个麻烦也不小,至少能拖延数月时间。”

    “恐怕不止。”

    完颜希尹道:“从目前看来,先进入东京的应该会是徐还,他是从西侧而来,兵马主要来自于蜀中,道阻且长。

    而东京素日里粮草来自于东南,有运河之便,届时……长安与临安之间,会不会因为粮食,摩擦更甚?”

    “妙哉!”

    兀术不由拍手叫好,不愧为金国智囊,虽说方法略微有些歹毒,但只要能加剧宋国内斗,便不失为一条好计策。

    为今之计,生死存亡,实在没什么仁义道德好讲。

    ……

    徐还两路大军直指洛阳,临安上下不免有些着急。

    徐还这是摆明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没有朝廷调兵的旨意,皇帝和枢密院都不曾授权,但大军就动了。

    先斩后奏,徐还总是如此,只是一封奏疏送来,说什么岳云遇刺,将士们群情激奋。贼寇占据两京,惊扰列祖列宗陵寝,先锋讨伐,以迎王师云云。

    说的是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只要徐还拿下了中原,王师还进得去吗?

    洛阳肯定是保不住了,距离潼关实在太近,而且被关中、襄汉、河东三面夹击,迟早是徐还的囊中之物。

    临安真正看中的是东京,那是大宋都城。

    官军进驻,要说实际上战略上能有多大作用不见得。但在政治上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光复旧都可是一件要紧的功劳,天大的政绩。

    岳飞一案后,赵构急需要一个提升威望的机会。

    奈何枢密院整顿兵马磨磨唧唧,好多天没个进展,眼看着徐还已经对洛阳磨刀霍霍,这才有些着急了。

    秦桧少不得多有催促,让张俊加快速度。

    可是依照当前情形,还来得及吗?兵贵神速,从地理和距离上而言,徐还明显具备优势,临安最多不过运河优势罢了!

    尽人事,听天命吧!

    唉!

    一旦丢了东京,彻底撕破脸皮只是时间问题。

    跟他不安的还有另外一桩事,完颜希尹从东京送来消息,提及徐还在遇刺之前,已经得知消息有所防备。

    并且提出,消息有可能是从临安泄露消息,提醒他密切注意,严加防范。

    泄露机密,任何时候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秦桧仔细回忆,关乎这件事上,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到底是哪个环节疏漏了呢?如果泄密,是何处何人呢?

    行刺徐还知晓的人更多,至于行刺岳云,乃是他的后招,甚至连对皇帝赵构都不曾多说,所以一击必中……

    相比较起来……

    难道徐还真在自己,或者宫里,或者政事堂、枢密院要害之处安插的耳目?思索半天,暂时并无头绪。

    但仅仅如此,已然让秦桧甚是不安,从此少不得要好生留意,有所防备。

    还有……

    提及耳目,秦桧不免想起自己在长安安插的耳目,此番襄阳行刺已经动用,想必徐还已经在调查。

    机密之人,一旦启用便会留下蛛丝马迹,被查到只是时间问题。

    秦桧不免侥幸,所以他不免动了心思,在被查到之前,有所动作,若再给徐还沉重一击,自是最好不过,也算是人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