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箱子里的大明在线阅读 - 箱子里的大明 第221节

箱子里的大明 第221节

    若是高一叶在这里,便能认出来,这个男子正是合阳县那个“水鲜饸饹店”的老板。

    他拖着的那辆木板车上,装的都是他做生意用的重要器材,大锅、大漏勺子、长筷子、瓷碗等等一大堆玩意儿。

    老板终于下定决心,要来高家村试试做生意了。

    自从高一叶给他提了个议,高家村民团又在他那里狠狠地消费了一波之后,高一叶和民团相继离开,合阳县又恢复了平时的冷清。

    毕竟合阳县的经济恢复还需要时间,他的店里生意又恢复了冷清状态,一天下来赚不到几个铜板,这让他感觉很慌,于是一咬牙,来高家村吧。

    拖着板车走了几十里路,实在是有点累了。

    老板坐在村口呼呼地喘着大气儿,眼前的高家村让他有点慌,这里到处是平整的水泥路,在高大巍峨的家堡周围,到处是五颜六色的“天尊色”房屋,以及新建成的水泥房屋。

    那庞大的规模,说成镇子都小了点,已经开始向着“州城”或者“府城”前进了。

    老板发现自己像个乡巴佬进城,看到的一切都感觉新鲜。

    心里好慌,我在这地方能扎得住脚吗?

    正彷徨呢,一队年轻汉子走了过来,汉子们的胳膊上还戴了个袖章,上面写了三个字“风纪委”。

    老板看不懂什么叫“风纪委”,但一看到这种人就知道肯定惹不得,赶紧陪着笑脸,想要躲开。

    但已经躲不开了,风纪委就是冲着他来的。

    为首一个中年男子,对着老板咧嘴笑,指了指他的板车:“你是外地来的?到咱们高家村来讨生活的?”

    老板赶紧点了点头:“是的,不知……您……这是?”

    中年男子笑道:“我叫张老五,是高家村‘风纪委员会’的负责人,咳,其实三管事原本给我们取的名字叫‘村管大队’,但是不知道为啥,天尊不喜欢‘村管’这个词,下了法旨把咱们改成‘风纪委员会’了,简称‘风纪委’。”

    老板还是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组织,只好继续陪着笑脸:“会长您好……”

    张老五道:“你叫什么?从哪里来?要来高家村做什么?简单登个记吧,登记之后,就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粮,但是救济粮只能保证你吃饱,饿不着,却不能让你发财,所以还是要劳动才能致富。”

    老板赶紧自报家门:“我叫刘由,从合阳县来,打算来高家村做生意,开一家卖水鲜饸饹的小吃店。”

    张老五:“咦?水鲜饸饹是什么?以前没吃过。”

    刘由赶紧把自家的小吃一阵详细的介绍。

    介绍完了一看,面前一整队“风纪委”的人,全都在流口水:“哇,刘由先生,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去开店呀,快快快,我们带你去高家商圈,找个店面,马上开店。”

    第378章 这和白送有什么区别

    刘由被一群风纪委的人带着,向着高家商圈狂奔,还有好几个人帮他推车。

    本来刘由已经又累又困,有点拉不动车子了,被这群人帮着推车,倒是轻松起来,一转眼,就冲进了高家商圈里。

    五颜六色的塑料建筑物,加上各种颜色的彩灯,将整个高家商圈衬托得繁华热闹,远超合阳县城里的那几条商业街,看得刘由“哇哇哇”的叫个不停,充分地表现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气势。

    这里的商铺可谓琳琅满目,满卖的都有,商品极为丰富,看得刘由眼花缭乱,又不敢去问价。

    有人叫道:“张头儿,哪里还有空着的店面?”

    张老五想了想:“位置好的店铺都被人占了呢,现在要找个好位置也不容易。”

    一个风纪委员道:“青楼如何?那青楼一直空着呢。”

    张老五:“青楼的位置倒是极好!在商圈正中间最好的位置,一直空着也不是个事,干脆用来开小吃店吧。”

    刘由听到这里,顿时一懵:“啥?啥啥啥?”

    张老五:“因为天尊不允许搞这种行业,青楼用不上,你不介意把水鲜饸饹开在青楼里吧?”

    刘由大汗:“介意,非常介意。”

    张老五:“不要租金,免费使用。”

    刘由:“一点也不介意,那有啥啊,换个招牌不就可以用了吗?”

    众人:“……”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张老五带着刘由在高家商圈里转了半圈,来到了青楼面前,挺大一建筑物,一楼的空间很宽阔,可以摆放许多张桌子,而且还不止一楼,二楼上还有许多小房间呢。

    这么大的空间,居然免租金给自己用,看得刘由心生欢喜,以后一楼全摆方桌,二楼嘛……暂时当自己的居所吧,多余的房间拿来当仓库。

    唯一的问题就是招牌不太好看,“怡红院”三个字的牌匾挂在门头,感觉有点怪怪的。旁边一幅对联,上联“生意兴隆床板响”,下联“财源广济裤带松”,这对联看得刘由头皮发麻。

    想把它们撕下来,却撕不掉。

    原来,这对联也是房子的一部份,是直接做在塑料房子上面的,根本就不是粘上去的。

    不过张老五有办法,他跑到纸店去,讨了一幅空白对联回来,将这空白对联往青楼门口的对联上覆盖了上去,用浆糊贴好,这一下,可就看不出多少青楼的气息了。

    “空对联实在有点怪啊。”一个风纪委员低声道:“咱们是不是该在上面写点什么?”

    刘由摇头:“我只能识几个简单的字,自己写不了字。”

    风纪委员们纷纷摇头:“糟糕了,咱们都不会写书。”

    刘由:“要不随便在上面画点什么?”

    张老五突然嘿嘿一笑:“我去找一位先生来帮忙。”

    刘由大奇:“会读书写字的先生,个个都骄傲得很,哪有人愿意来帮我这种小贩写字的?若是要花钱请,我也没这么多钱。”

    张老五嘿嘿笑:“你就等着好了,不要钱。”

    他撒开双腿,一溜烟跑了个没影儿。

    众人安安静静的等了一会儿,只见张老五又跑了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书生衣服的男子,正是点灯子赵胜。

    这位书生以前在清涧县,就最喜欢帮乡亲们写点家书、对联什么的,从不收费,因此深受清涧县老百姓的爱戴,才会奉他为首,造反起义呢。

    赵胜呼呼喘着气:“张老五,你们……要……呼……要写个……什么……什么东西……”

    刘由见他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吓了一大跳,这位先生别一口气喘不上来吧?

    好在赵胜喘了一会儿之后,慢慢平复下来,说话的语速也正常了:“要写什么?你且给我介绍介绍?”

    刘由赶紧把水鲜饸饹这种美食详细地描述了一下,赵胜听完,肚子里瞬间就有了想法,提笔在空白对联上哗啦啦写了几行大字。

    上联:“千条饸饹增福寿”。

    下联:“一碗香汤暖梦魂”。

    横批:“水鲜饸饹”。

    刘由大喜:“先生大才啊,虽然我是个文盲,听了这两句话儿也觉得喜庆。”

    赵胜哈哈笑:“我当年可是想考取功名的呢,读了不知道多少书,没点才华怎么行?”

    刘由听他说了“当年”两字,颇觉古怪:“看先生岁数不大,还可以去考的呀,怎么一幅当年想考,现在却不打算再考了的模样?”

    赵胜大笑:“真要考中了功名,不知道去哪里做官,哪有在这高家村来得快活。”

    刘由心想:在这里生活比做官还舒服?我可不信!

    不过再转念一想,这高家村的人真是好啊,明明是我要开店,他们却这么热心帮忙,一大群人围着我一个外乡人转悠,这种气氛在别的地方可感受不到。

    刚想到这里呢,就见刚才帮了他忙的一堆人,全都走进了店里,拉了一张塑料桌子过来,围桌坐下,瞪大了眼睛把他瞅着。

    刘由:“???”

    赵胜:“你赶紧开店呀,我们还等着吃水鲜饸饹呢。”

    刘由一脸尴尬:“这还早着呢,我还要弄灶台,购买做水鲜饸饹的材料什么的,我甚至还没想到好一碗水鲜饸饹该卖多少钱。”

    赵胜:“那还聊个啥,赶紧的呀。”

    刘由看出来了,这伙人是非吃到自家的水鲜饸饹不可,今天吃不到就不会走了。

    好吧,赶紧准备。

    把自己小板车上的各种烹饪器材都搬下来,拿了几块石头临时搭了个灶,板车上有他从合阳县拉过来的煤,赶紧往灶里塞进去,先把火头养起来。

    接着就是最重要的面粉了。

    赵胜:“就在这条街角落,有一个‘高家村村营粮庄’,你去那里买面,便宜得很。”

    刘由赶紧跑过去,心里多少是有点忐忑的,这大灾之年粮价可不低,也不知道高家村这边粮价几何。

    小心翼翼问道:“荞麦面粉有吗?”

    店小二笑道:“有呀!”

    刘由:“多少钱一斤呀?”

    店小二:“七个铜板。”

    “丝!”刘由倒抽了一口凉气:“如此便宜?这和白送有什么区别?”

    第379章 我他娘的发财了

    店小二笑了起来:“和白送区别可大了,在咱们高家村,若是从事完全不需要技术的修路工,单纯的下力气,一天才只能赚三斤面粉,但咱们这里一斤面粉才值七个铜板,你自己算算,这是不是白送?”

    刘由简单地算了算,心中一惊:也就是说,工作一整天赚的钱,才二十一个铜板?干上一个月才赚六百个铜板,也就六钱银子。

    这样说来……在这里的下蠢力气根本赚不到钱嘛!

    再想了想合阳县现在的情况,自从合阳县得到了高家村的援助,修路工人们的工钱也是在管饱的基础上,一天三斤面粉的工钱。

    他以前用合阳县的粮价来算,就觉得修路工的工钱非常高,但用高家村的粮价来算,那就低得可怕了。

    刘由忍不住就多问了一句:“在这里做啥工作最赚钱呀?”

    店小二笑:“做匠人!技术不错的匠人,一个月三两银子的工钱是少不了的。”

    刘由惊:“三两!”

    这可真是惊到了。

    店小二翘着脚笑:“在这里,有技术就能发财。”

    刘由心想:我有一身做水鲜饸饹的技术,也应该算是技术吧?不管了,赶紧回去开工。

    一边往店里走,一边盘算自己一碗水鲜饸饹该卖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