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国策在线阅读 - 第180章 下基层

第180章 下基层

    …衣承毅在基层部队转悠的时候。王元庆正在为莫斯科之行做难备

    马德里外长会晤不仅仅是达成了四方协议。阎尚隆还与萨利文多次双边会晤。交换高层意见。按照阎尚隆带回来的消息。美国总统最关注的还是美国企业在印利益,以及印度的政治制度。这也无可厚非,美国企业是美国幕统的后台支柱,如果连美国企业的利益都无法保证,布兰迪诺就没有资格住在白宫;印度的政治制度直接关系到了美国的国际声誉,忙活了这么久,如果连美国积极倡导的社会价值观都无法得到保证,今后也就别想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了。

    要想获的。就得有所付出。

    萨利文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共和国在这两个问题上做出承诺,美国就可以在四方会谈上做出让步。

    事实上。阎尚隆已经在马德里给了萨利文承诺。不然四方会晤不会取得成果。

    向王元庆汇报会晤情况的时候,阎尚隆还明确提到。美国的让步只是暂时性的。随着战争结束,印度的战后重建工作开始,美国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制造麻烦,为美国企业争取在印利益。

    对此。王元庆也有同样的看法。

    虽然萨利文只提出了两个要求,但是其中包含了很多模棱两可的因

    。

    比如美国企业的在印利益。如果共和国的财团与企业能在战争结束之前与美国企业达成收购在印业务的合同。问题还不是很大。问题是,收购美国企业在印的所有业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仍然会有部分美国企业留在印度,参与印度战后重建工作。如此一来,美国企业在印度的利益就是个长远问题,迟早会带来更多的相关问题。以美国政府的一贯作风,只要印度战后重建工作开始,就会以维护美国企业的在印利益为由,干预印度的政治建设。结果不难想像,只要美国在政治问题上找到了切入点,印度问题就将变得非常复杂,甚至会使共和国的努力前功尽弃。再结合萨利文提出的印度政治制度问题,王元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美国已经在这方面努力,而且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只要共和国露出一点点破绽,就能让美国找到反击的机会。

    想到这,王元庆就不对莫斯科脑会晤抱任何希望了。

    从根本上讲,美国要的不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印度,而是一个能够让共和国跌入万丈深渊的印度。

    判断美国的意图,必须看美国的一贯政策。

    日本战争后,美国不遗余力的“扶持”印度。名义上是为了重建日本,尖际上则是为了让印度代替日本牵制共和国。藏南冲突后,美国变本加厉,不但向印度出售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还帮助印度建立现代化国防军事体系。如果说美国指望印度在军事上击败共和国,肯定没有几个人相信。因为连美国都没有把握击败共和国,印度凭什么击败共和国?美国武装印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共和国不得不在国防建设上投入更多的力量,而且不得不通过一场战争来解决最后的切身威胁。事实上。美国的目的达到了,而且非常完美。根据某些西方学者的分析,印度战争对共和国造成的影响,需要旧年、甚至力年才能弥补。站在美国的立场上,需要的也就是旧年到力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美国压根就没有想过印度能够在军事上战胜共和国。不然布兰迫诺上任后也不会逐步降低对印度的支持力度,产格控制流入印度的尖端技术与先进装备。

    看清了美国利用印度的本质,就不难明白美国现在的企图了。

    鲁拉贾帕尼领导的印度可以给共和国制造麻烦,苏沃斯领导的印度也可以给共和国制造麻烦,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说直接点,就是利用印度战后重建拖垮共和国。

    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战后重建问题上做文章,摆明了就是要让共和国在印度的政治体制上做出让步。按照王元庆的猜测,只要他在莫斯科做出让步,美国就会提出在战争结束后立即举行大选,而且是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举行大选。看上去,这个提议非常漂亮,也会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西方舆论的广泛支持,美国再次成为民主与自由世界的捍卫者。实际上,看深一点就能现,美国不但赚了名,还赚了实。简单的说,在战争结束之后举行的大选,肯定不会是公平的大选。不管有没有国际组织监督,在绝大部分印度人都在为填饱肚皮而努力的情况下。谁还会关注大选,谁还会把大选当成一回事?别忘了,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富裕粮食,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战略储备粮。也就是说,只要美国愿意出血本,就能利用粮食问题、准确的说是人道主义援助问题改变印度的大选,让那些只顾填饱肚皮的印度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结果可想而知,得到美国扶持的参选者有很大的可能在大选中获胜,从而使印度再次沦落为美国的棋子。涧书口四凹,以凹3卜田酬广告少丽薪慎”隙丽刍茶懵妒可以沥过其他方式影响印度大选,结果都不会差到哪斥出

    真要按照美国的意愿展下去,印度战争基本上就白打了,成千上万共和国将士的鲜血就白流了,别说借印度解决共和国的老龄化问题,不在刃年之内与印度打第二场战争就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果,对共和国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灾难。要知道,至少还要力年,共和国有能基本上解决老龄化问题,而要彻底解决老龄化问题,还需要的年。也就是说,坠年之内再次爆一场全面战争,将使共和国在未来近百年的时间内失去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机会。

    作为政治家,王元庆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实际上。阎尚隆从马德里回来之前,王元庆就知道绝不能在谈判中

    步。

    现在的问题是,共和国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还有欧盟、俄罗斯,以及其他希望从印度获得好处的再家。

    共和国能够丝毫不让吗?

    显然不可能,不让步等于与全世界为敌。

    别说现在的共和国,就算是鼎盛时期的美国也不敢与全世界为敌。

    摆在王元庆面前的问题是,共和国必须让步,但是不能让美国从中得到任何好处。

    可以说。这是一个需要大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

    万幸的是。事实早已证明,王元庆不但有这样的智慧,还有这样的能力。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王元庆有先见之明,在战争爆前就预料到美欧俄会插手干预战后的印度政治体制,但是从共和国一系列的表现来看,就算王元庆并非料事如神,也早就有所防范。

    阎尚隆在四方会谈上的答复就能说明问题。

    按照共和国的设想,印度的战后政治重建工作最快也只能在力弥年中期开始。在此之前的主要工作是让口亿印度人摆脱贫困,帮助印度恢复正常秩序。表面上。共和国在有理有利的情况下做出了适当让步。承诺以民主大选的方式决定印度的政治体制。实际上,共和国并没做出让步,也没有对印度的政治体制做出任何承诺。更重要的是,在人道主义的大背景下,此举不但得到了欧盟的支持,还为共和国留下了更多的转圈空间。简单的说,战争不会随着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而结束,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之后,共和国将以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名,继续在印度驻军,并且承担起大部分人道主义援助工作,借此巩固印度临时政府的地位。

    毫无疑问。这么做只对共和国有利。

    不管是美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还是欧盟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或者其他哪个国家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因为只有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等盟国在印度有驻军权,所以向印度人分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垂任肯定落在了共和国等军队身上,而印度人只知道谁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而不知道谁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从而只知道是共和国等国家帮助他们走出了灾难。

    时此。美国也是有苦自己知。

    在人道主义的大前提下,如果美国拒绝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必然受到指责,而美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于替共和国做嫁衣裳。当然,美国肯定会在人道主义援助上做文章,比如要求向印度派遣人道主义援助人员,借此机会向印度民众施加影响,如果共和国拒绝美国的人道主义救援队伍进入印度,美国就可以借此滋事,在人道主义援助问题上打折或者与共和国生纠纷。

    正是如此。在考虑帮助印度重建的时候。王元庆才没有算上美国那

    份。

    不管有没有美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共和国都有能力使印度保持稳定。

    到此。基本上能够看出王元庆在印度的布局了。

    战争越早结束,共和国就有越多的时间在印度展开工作。如果不出所料,王元庆会不遗余力的支持苏沃斯,用苏沃斯当年的政治主张、遭到印度政府迫害、被迫流亡海外、成立民主政党等等事迹,将苏沃斯打造成印度的民族英雄,从而丑化被传统势力控制的印度前政府,让印度民众相信。这场给印度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不但没有针对他们,还给他们带来了崭新的未来。当然。关键还是战后重建,只要战后重建做得好,让印度民众看到了过上丰福生活的希望。自然能够将共和**队塑造成“印度民族解放军”的形象,从根本上消除印度民众对共和国的仇恨,甚至可以大部分印度民众相信,之前政府宣扬的那些针对共和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完全错误的,共和国不但不是印度的敌人,还是印度的朋友。是能够帮助绝大部分印度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朋友。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巨大的投入之外,还要充足的时间。

    王元庆在给裴承毅安排任务的时候,一再强调。必须在年内结束大规模军事行动,就是因为时间过于紧迫。

    按照王君庆的规划小,就算在年溉淋大甄模军事行动,离阎尚隆在四国外长会晤做出的朵愕,也就是在印度举行民主大选也就只有半年而已。

    可以说。在绝大部分人看来,半年时间根本无法扭转印度人对共和国的态度。

    正是如此。萨利文才接受了这个条件,从而使四方外长会晤取得成丁。

    关键就在这里,半年够吗?

    别说其他人不相信,就连王元庆都不相有

    没有个十年八年,也就是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印度民众根本不会改变对共和国的态度。准确的说,是在印度民众需要共和国提供的粮食时,会改变对共和国的态度,只要吃饭问题的到解决,印度民众的态度就会再次生转变

    按照顾卫民制订的印度战后重建计利。也是持续旧年,而不是短短半年。

    毫无疑问。不可能等到旧年之后再在印度举行民主大选。

    既然不能等,就必须在这半年内做点事情。

    王元庆不是想做点事情,而是想做很多事情。

    四方外长会晤召开前,王元庆就让李存勋安排刘晓宾就去新德里,随后就安排军情局以保护个人安全的名义,密切监控印度临时政府的活动,特别留意印度临时政府派往各占领区的临时性地方官员。因为印度的社会关系极为特殊,所以王元庆还特别叮嘱李存勋,密切留意印度各地方民间势力,采取扶持少数民族、压制印度斯坦族的方法,先争取印度少数民族的支持,再争取印度斯坦族开明派的支持。为了完成元安排的任务,李存勋专门去了一趟新德里,亲自部署工作。实际上,就算没有元安排的这些任务,李存勋也会高度重视印度的工作,原因很简单,战后的印度肯定不会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印度,而是一个地方权力比较大的联邦制印度。

    关于共和国将在印度推行联邦制的传闻早就出现了。

    战争爆后不久,就有一名自称“知情者”的网民在网上表评论,宣称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国绝对不会肢解印度,而是在印度实施更加重视地方自治权的联邦制,从而削弱印度中央政府的权力,避免印度再次走上极端主义道理。为了证明这一观点,“知情者”重点阐述了两个道理。一是前面提到的,为了避免再次受到威胁,虽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印度肢解成数十个小国家,但是处于共和国自身利益的考虑与国际社会的压力,王元庆肯定不主张肢解印度,而会竭尽权利的削弱印度中央政府的通知力,使印度成为一个名义上事实联邦制的紧密邦联。二走出于印度的特殊国情,即少数民族占了人口总数一半以上,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想获得自治权、甚至希望独立。从稳定印度社会局势来看,王元庆也会优先考虑印度少数民族,推行联邦制。联邦制与邦联制结合在一起。必然导致印度的中央政权控制不住地方政权,从而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军情局在印度做的事情,实际上就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从这个角度出,别说半年,4个月都够了。

    原因很简单,美国肯定不愿意看到印度成为一个松散的印度,一个再也没有威胁的印度。从美国的利益出。只有一个团结的印度,一个能够集中口亿人的印度,才能对共和国构成威胁,从而帮助美国牵制共和国。

    虽然可以肯定,大部分印度斯坦人都会支持美国的主张,再次将整个印度统一到以印度斯坦族为核心的中央政府内,但是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不会同意这一主张,特别是在共和国拿出足够的诚意。让他们尝到了自治的好处之后,更会坚决抵制中央集权。在此情况下举行大选,半数以上的印度人会把选票投给印度临时政府。

    半年时间,足够印度少数民族尝到自治的好处了。

    由此可见,王元庆的整全部署是一环扣一环,没有半点破绽。

    当然,这类战略上的博弈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只需要换位思考,任何聪明一点的政治家都能猜透对方的心思。从美国的政策上也能看出,萨利文是步步为营,每次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出让步。欧盟的情况差不多,没有得到好处,绝对不会让步,只要得到了想要的东西,马上就会转移战线。

    在没有秘密可言的情况下,莫斯科脑会晤肯定不会一团和气。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马德里四方外长会晤只是“印度博弈”的热身赛,最有言权的4个国家与地区已经摸清了对方的底牌。

    现在的问题是,4个国家与地区的脑能不能在莫斯科取得更大的成果。

    旧月飞日之前,王元庆不抱多大希望,在他看来,莫斯科脑会晤最多把马德里外长会晤的成果落实。

    直到动身前往莫斯科之前几个小时,一条消息才改变了王元庆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