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宋超级学霸在线阅读 - 第331页

第331页

    范宁看到了柳然的位子,他在左上角,和自己隔了三个位子,此时,柳然还没有来,大帐内只有三四个人,每个人都在好奇地打量自己的桌椅。

    桌子比较宽大,和邻座相隔甚远,每张桌上右上角贴着考生的考号,桌上还有一只篮子,上面有笔墨纸砚,所有考试需要的物品篮子里都一应俱全。

    省试不需要自己研墨,每张桌上都有一只瓷盏,里面装满了墨汁。

    这时,范宁目光一转,忽然发现坐在他前面的考生正偷偷地从鞋底夹层中抽出了十几条叠得细细长长的绢布,绢布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范宁瞪大了眼睛,这个考生很狡猾啊!搜身时也检查了鞋子,还特地捏了捏,如果夹层藏有纸的话,容易感觉出来,但如果藏着绢布,就很难被发现了。

    不过范宁有点奇怪,今天又不是考默经,而是考议论文,藏纸条有什么意义?

    或许这名考生准备了十几篇议论文,一时背不下来,才想到夹带。

    这名考生紧张得浑身发抖,一边抽布条,一边向两边张望,他一回头看见了范宁,只见后排的考生正瞪大眼睛看着自己。

    他心中一阵慌乱,目光哀求地向范宁望去。

    范宁懒得理睬他,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来,耐心等待着考试到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场考试

    卯时一刻,科举的预备钟声敲响,这时,考场大门将关闭,不再准许考生进入,但每次总会有迟到的考生,或者睡过头,或者找错地方。

    但不管他们用什么理由解释,考场大门都不会再打开,不少士子绝望地蹲在地上掩面哭泣,错过了这一刻,那就意味着他们又得等三年。

    考场上的士子同样紧张万分,考官已经开始一座大帐接着一顶大帐发考试用纸。

    十万考生,差不多五千顶大帐,不可能每座考帐都配一名监考官。

    监考官采用巡视的办法监考,而每座大帐前会有一名士兵,士兵不负责监考,而死处理一些特殊事情,比如考生晕倒,或者带考生上茅房等等。

    很多考生就是发现了监考不严这个漏洞,才千方百计挟带作弊资料入场。

    只要通过了大门口搜查那一关,基本上就不会再被抓住。

    范宁已经拿到了一套考试用纸,有两张正式答卷,两张稿纸和两张糊名条。

    此时试题还没有公布,考上们先在两张正式答卷上写上自己名字籍贯以及考号,另外在右上角写上卷号,随即用糊名条将姓名等内容糊住。

    范宁的目光向柳然望去,却发现柳然的坐位空着。

    这让范宁一怔,刚才见柳然还挺直腰坐在位子上,他到哪里去了?

    就在这时,柳然带着一名监考官和两名士兵走进大帐,他一直走到范宁,一指范宁前面的考生。

    “就是他,挟带了作弊资料!”

    考生顿时脸色煞白,双股战栗,大颗汗珠从额头流下。

    监考官上前拍拍他肩膀,“起来!”

    考生浑身发抖,站不起身,两名士兵上前将他架起,拖到一边,监考官随即从这名怀中搜出了十几条写满字布帛。

    他重重哼了一声,“带走!”

    考生忽然嘶声竭力地大哭起来,“饶了我吧!我不敢了,放过我这一次吧!”

    “带走!”

    监考官一声怒喝,两名士兵将这名考生拖走,远远还听到他的哭声。

    大帐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柳然,虽然大家都不喜欢作弊的士子,但对踩着别人上位的人更反感。

    柳然不屑地看了一眼范宁,得意洋洋返回自己位子,轻而易举就得了揭发作弊的奖励,这种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沉重的钟声。

    “咚——咚——”

    考试正式开始了。

    众人立刻集中精力,不再考虑作弊者之事,一名士兵走了进来,手中举着木牌,木牌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就是今天的议论文试题。

    《子在齐问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范宁轻轻松了口气,题目和他记忆中完全一样,历史并没有在这里出现偏差。

    自从得知范仲淹改变了历史轨迹,重新被调入京城后,范宁对自己的记忆有点不太相信了,他唯恐稍不经意,看到的又是一个走向岔道的历史。

    比如这次科举的主考官,应该不是欧阳修,但历史偏偏在这里就有了改变,欧阳修担任了主考,那么科举题目如果出现变化,也不奇怪。

    但庆幸的是,科举题目并不是由主考官出题,而是由天子赵祯出题,科考题没有受到影响。

    对于顶级高手而言,这种文章可以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范宁也可以一挥而就,但那样他未必能竞争得过大宋各地的天才少年,他只有利用自己先知先觉的优势,提前进行准备。

    这道题范宁几个月前便写好了,反复斟酌、反复修改,一些段落甚至借用了后来的历史名篇,足足修改了十几遍才勉强满意。

    这道题的关键就在‘学之’,朱熹对这段论语有注解说,“《史记》三月上有‘学之’二字,不知肉味,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简单的说,三月不知肉味,并不是音乐太美而忘记了肉的滋味,而是为了学习美好的音乐而废寝忘食,已经顾不得品尝肉的美味,‘学之’才是通篇文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