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七零年超级学霸在线阅读 - 第284页

第284页

    苏娇杨把自个儿的想法同北河省的领导说了之后,北河省的领导跟着就陷入了沉思。

    苏娇杨不会无的放矢,但京城的区划是早已确定的,那是不是可以说明,北河省紧靠着京城而占据的这个地理位置优越性,并不是那么的一无是处?

    如果北河省政.府能够重视环京圈,北河省是不是会迎来下一次发展的春天?

    北河省政.府纠结了几天之后,答应了苏娇杨的要求,让苏娇杨自个儿选择地方,并且他们愿意主动承担《研究》编辑部的全部建设经费,附加条件是,由国重发展经济研究组为他们提供一份环京圈的发展规划建设报告,精确估计环京圈的发展潜力,评估出最适合环京圈的发展模式。

    能替国重省下这么大一笔建设经费,苏娇杨欣然答应。

    第二天,国重这边负责发展建设的人就找上了沪上市济同大学,由济同大学建筑系的杨群教授带领研究团队来设计《研究》学术系列期刊的编辑部大厦。关于这个编辑部大厦,国重给出的条件只有一个科技感。

    苏娇杨对《研究》学术系列期刊的定位,是奔着想《nature》与《sce》看齐的标准去的,而且《研究》旗下设有很多的子刊,一栋寒酸的小破楼怎么能够衬托得起这种逼格?

    济同大学建筑系的杨群教授也算是国重的资深合作伙伴了,国重下辖的很多研究机构都是由杨群教授带人设计的,包括并不限于大型分析测试中心、煤炭资源研究所、材料研究所、高能电池研究所、可控核聚变研究院等。

    杨群教授的审美感很高级,设计出来的图纸也十分贴近苏娇杨的预想,同苏娇杨关系不错,如今有了新的建设项目,苏娇杨自然不会忘记这个老朋友。

    虽然苏娇杨当初在建设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时候,从济同大学挖了不少人才,但这些年苏娇杨也给济同大学送了不少项目过去,济同大学与国重的关系一改再改,早非当初那剑拔弩张的恶劣关系了,如今说是如胶似漆也不为过,济同大学很多教授都在国重承担着研究职务,他们手中拿着的很多项目都是国重承接了大项目之后,给他们分拨的子项目。

    而杨群教授则是最大的受益者,至于原因嘛,他同孙主任的关系不错,借着裙带关系认识了中建局那边的人,加上他个人素质过硬,承接了中建局绝大多数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年龄只比苏娇杨大五六岁的他已经变成了国内建筑界的最大浪头,不仅将一大群老前辈都给拍死在了沙滩上,还踩着老前辈们的肩膀站了起来,隐隐已经成为了国内建筑界的第一人。

    《研究》系列学术期刊编辑部所在的大厦虽然还没有建好,但编辑部组建完成之后,便可以准备收稿工作了。

    若是一般的学术机构,还真不敢贸贸然地成立一个学术期刊,毕竟成立的学术期刊就等于是泼出去的水,自个儿说成立就成立了,但若是没人信,没人愿意将稿子给投过来,期刊因为无稿可登而不得不停刊,那不就凉凉了?

    国重不一样。

    国重下设有那么多的研究组,就算其他学术机构的人都不给《研究》投稿,那《研究》也不会缺少稿件,顶多是将该学术期刊的格局适当地缩小些,原先的打算是办一个面向全球的学术期刊,实在不行就办成面向全国的,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办成面向整个国重所有研究员的内刊。

    苏娇杨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是她自个儿严重低估了自个儿的影响力。

    国外的那些研究人员且先不谈,单单是国内,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很多研究人员的象牙塔,苏娇杨要创办学术期刊的消息刚传出去,很多与国重有合作关系的研究所、研究机构就给苏娇杨安排上来他们让自个儿手下的研究员都总结总结最近的学术成果,给《研究》编辑部投一两篇学术论文过去捧场。

    别看苏娇杨当年为了组建国重而四处挖人时得罪了不少人,后来这些年她手掌着难以计数的项目,也同不少研究机构、研究员交好,尤其是核工程领域。

    因为苏娇杨带领全国的核工业人才突破了可控核聚变,全国上下的核工业人才都十分尊重苏娇杨,故而苏娇杨创办《研究》的消息才刚出去,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核工业人才就控制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手了。

    他们都商量着要给将自个儿最近的研究成果捋一捋、理一理、争取拿出一片干货满满,能够拿的上台面的论文来,去给苏娇杨捧场子。

    华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掌控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国.家,全世界的研究员都等着看华国核工业人才发表的论文呢,结果这些研究员全都齐齐噤声了。

    类似于核工业研究所等机构,当初都是为了向国重看齐,这才将发表国际性学术期刊列入了研究员的考评标准之中,如今国重都将发表国际性学术期刊这一条给撤销了,他们还跟着做什么?

    反正他们就代表着全球核工程领域的顶尖,他们研究的就是前沿,他们想用什么语言写论文就用什么语言写论文,又不需要求别人看,何苦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