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虎妻在线阅读 - 第506章 人才(二)

第506章 人才(二)

    且不提小女孩如何喜笑颜开,如今的宁州府衙,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新问题。

    自打书馆开馆,义诊开始,附近来看病的乡亲渐渐多了,寿城的房产交易,也跟着活跃起来。

    连尉迟圭都想不到,这事竟然是他那个极不靠谱的姑姑,尉迟牡丹提醒的。

    自从许惜颜点醒尉迟牡丹,又给她派了个老成得力的管事之后,尉迟牡丹的日子,总算是肉眼可见的走上正路了。

    再不那么大手大脚,还知道提防着杨寿,有多的钱就拿去买地置产,渐渐就有个正经人家的气象了。

    尉迟圭瞧着,便从小媳妇那儿时不时讨几两银子,塞给姑姑,说给她防身什么的。

    尉迟牡丹最爱吃这种小甜头,只这钱转手还是交还给许惜颜,叫她帮忙攒着。

    前些时,因瞧着许惜颜盖新房,她也动起了心思。

    她家如今三个儿子,现今的屋子日后肯定住不下。

    且大儿子杨寿儿渐渐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得姐姐杨荔枝照顾那么多年,都自私得从不肯替她着想半分。如今多了两个小弟弟来分家业,他就更不乐意了。

    成天嘟囔着嘴,说当年舅母萧氏,可是答应了把这个小院给他成亲的。

    自己养出这般自私自利的儿子,尉迟牡丹也无话可说。

    于是就想在许惜颜的新府旁边买块地,再盖个院子给两个小儿子,及自己养老。

    只是犹豫了一下,谁想随着宁州书馆的快速建设,竟是一天一个价。

    地价不见下跌,只有上涨。

    这下她可急了,赶紧凑了银子,为了做给杨寿看,还特意去典当了几件首饰,先把地给买下来了。

    也亏得她买下来了,宁州书馆开张后,引发地价第二轮大涨。

    关键是,好些百姓都不肯卖了。

    能让孩子们近些上学,多好的事啊。

    而且自打书馆开张,日日人流不息。好些头脑灵活的百姓,都提篮挑担的,在附近做起了小买卖。

    再不济也能给前来看病的穷人,提供一个歇脚等候的地方。

    烧一壶热水,做点简单的饭菜,也不收贵,就那么几文钱,总是使得的吧?

    实在没钱,拿草药布匹粮食,或是针线活交换也行。

    所以,宁州书馆邻近,开始变得一地难求。

    这事许惜颜早有预料,但出乎她意料的是,不少百姓因此,动了迁户的心思了。

    尉迟牡丹这日特意上门,便说起此事。

    “……是杨家的亲戚,听说咱们这儿可以免费看病,杨静就去叫了老家的人来。这事我倒跟他说过,也要叫咱尉迟家的亲戚。但老家的叔伯们都挺明理,说身体还算硬朗,如今家里也过得,就不来添乱了。也就杨家的人没皮没脸,硬要来占便宜。如今住在我家,还挑剔吃喝来着……”

    许惜颜还没动作,阿织轻轻咳嗽一声,尉迟牡丹瞬间意识到自己扯远了,赶紧又说回正题。

    “他们见寿城孩子上学不要钱,就想把户籍迁来。我原是不同意的,可杨静说,他们都有把子力气,也能种地。这回帮了他们,日后给我们种地肯花心思,到底比外人强。且也不仅是他们,象咱们尉迟家,还有萧家,出了这么大力,怎么就不能迁几户过来?若能在宁州书馆读书,总比外头强些。我听着倒有些道理,才来郡主跟前说一说。要是我说得不对,您可千万别生气。”

    许惜颜没生气。

    相反,尉迟牡丹说的,她已经想到了,还跟萧讷和尉迟圭都商量过。

    萧家想培养几个读书人,肯定是要送孩子来寿城的。

    尉迟家想要后继有人,也必须走同样的路子。

    读书,功名,永远是平民上升,绕不开的路。

    否则就只能是昙花一现,过了尉迟圭这一二代,就整体没落。

    但许惜颜原先估计的是,宁州书馆还得办个五年十年左右,才能渐渐吸引百姓移居。

    却没想到,这刚开张就有动静了。

    “难怪老人说,种下梧桐树,就不怕引不来金凤凰。”

    尉迟圭回来听说,如此感慨。

    真没料到百姓们对于读书识字,改变命运的渴望,如此强烈。

    许惜颜没想到,他也没想到。

    他最近一直忙着出关市粮买马的事,都没关注过这些。

    许惜颜跟他一提,他才赶紧让底下人去问了问。

    尉迟牡丹只关注书馆这一块的地价,却不知道在寿城其他地方,房产交易也渐渐增多。

    不仅是本地富户,周边有些富户,都在悄悄买入。

    横竖人家配得起车马,也不在乎路程远近。

    就连受邀来书馆讲学的几个夫子,都有在本地买房置业的打算。

    因为宁州书馆里的书,真的是挺好的。

    特别是许惜颜从京城带来的,有些连他们都没看过。

    之前许惜颜着手修建宁州书馆时,倒想到过这个问题,专门修建了几所精致小院,如客栈一般,供讲学的先生们暂住。

    但大家显然觉得不够。

    就算不必天天讲学,他们也很愿意找个地方安稳的住下来,静静看书。等他们回去了,还可安排家中子侄学生前来,总也不会闲置。

    毕竟宁州书馆除了藏书,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特别好的氛围。

    让读书人可以安心的在一起交流喜欢的学问,琴棋书画。耳边还伴着孩子们的朗朗书声,特别让人沉醉其中。

    尉迟圭听了回报,感觉必须重视起来了。

    边关为了发展人口,对户籍管理要相对宽松一些。

    但若是大量百姓都往寿城涌来,首先不谈别的,一个寿城如何容纳得下?

    再有从别州来人,济州还好,横竖高家的地盘,拉多少他都不在乎,可万一是甘州呢?

    挖郭老将军家的墙脚,这不合适吧?

    但要是一味限制,又实在舍不得。

    边关地广人稀,最值钱的就是人了。

    只有足够的人,才能做起更多的事。

    金光侯开始发愁了。

    皱眉苦眼,唉声叹气,就象头饥饿的猛兽,明明盯着一块大肥肉,却硬是有种无从下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