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江山争雄在线阅读 - 第1106页

第1106页

    屈突通接着道:“而且,京城也需要防卫,不能低于五万禁军,否则一旦有事,京城防卫空虚,很容易出乱子。”

    罗昭云沉思后,说道:“朕早有带兵南下的想法,只是一直时机不成熟,如今徐世绩将军在前线面临难题,杜伏威又集合了江南各路诸侯军屯兵清流城,准备对钟离郡进行围攻,朕正好出兵,将这些江南大鱼小虾,一并收拾了,平定江东,朝廷赋税便能翻一倍,对我们意义重大。”

    “御驾亲征!”诸位大臣心中都浮现了这四个字。

    按常理来说,一国之君御驾亲征,乃是大忌!一旦失利,很可能皇帝被擒被杀,朝廷就要出现天大麻烦,甚至直接亡国,换朝代了。

    历史上御驾亲征的皇帝,打败的多,成功的少,比如宋太宗北伐契丹失利,大败而归,折损数十万大军;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惨遭俘虏等等。

    不过,这些皇帝都并非开国皇帝,缺少戎马打天下的实力,像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马背上得天下,所以军事指挥才能非常强,远非那些长于宫内的皇帝能比。

    罗昭云这十年来四处征战,军事才能早就被百姓称颂,被军方将领崇拜,只要他御驾亲征,没有不成功的,因此,这些大臣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也认为,陛下若南征,肯定能够平定江东的乱军。

    魏征作为谏臣,这时候肯定要站出来提出不同意见,时刻泼冷水,才能让君主保持冷静,若是都一味哄抬,很容易骄傲起来。

    “陛下,御驾亲征,非同小可,一是上了战场,刀剑无眼,冷箭难防,十分危险。其二,陛下今日身份,不同于往日,不再是大将军了,而是一国之君,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朝堂,甚至天下,都系于陛下身上,一旦外出征战,朝中大小事务,京城的管理,都要兼顾。第三,目前朝廷推行新政,不老的门阀勋贵自西魏北周就存在了,他们对新政颇有微词,一旦陛下不在京城,缺少震慑,各方门阀势力的暗流涌动,也不可不防。”魏征提出了三点,都是重中之重,需要高度关注。

    高士廉也点头说道:“是啊,陛下乃九五之尊,身份尊贵无比,仍然要上战场,实在不妥,风险太大了。”

    “朝廷刚立一年,正是变革之初,陛下若不在京城坐镇,的确容易出现变动。”长孙顺德也提出了看法,他出身长孙阀,自然清楚门阀的势力,仍然存在,他们一旦联合起来,抵制朝廷政令,或是起了新立君主的想法,都很危险。

    自东汉以降,中国的政治权力就掌握在名为门阀贵族的一批人手里,无论是汉的士族,还是胡人的豪酋,都可以算作这个行列中的一份子。这些人不仅有力量,也有文化,有知识。

    前代隋朝廷的根基就是这样一批以关中为基础的军事贵族集团,身为隋朝开国皇帝的隋文帝杨坚就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杨坚秉承南北朝时代“篡乱相继”的风格,以权臣的身份登上皇位,后来想要摆脱肘制,也非常的困难。

    虽然在古代,有言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按我们后世理解,会当成老百姓、普通民众,但其实在古代,这个民往往代表得是门阀、地主、豪强与读书人。

    因为地主豪强门阀代表了各地的实力派,而读书人则是宣传渠道,谁是正统谁是叛逆,谁是好人谁是坏蛋都是由他们一言而决,而在古代能够读书的绝大部分都是地主阶级,所以读书人的身份与地主豪强门阀又有一定的统一性。因此在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如果最后不依托读书人和地主豪强转换性质成为他们的一分子,而是坚持革命到底的话,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失败。

    罗昭云读过历史书,对这些观点默然于心,隋炀帝就是前车之鉴,既得罪了百姓,又得罪了门阀贵族,被两个阶层都抛弃了,下场注定会很惨。

    目前在朝中,前朝的八大门阀都已经弱化,中枢政要人员,都是他提拔起来的新秀,从没落的小贵族中选出,抗衡了门阀的势力,但是,还有几个不安因素,尤其是李阀,李渊还健在,李阀盘根错杂,还有一些降臣在,倘若自己远离京城一年之久,容易出现乱子。

    不过,眼下还不能采取过激的手段,不能大肆诛杀这些门阀贵族,否则引起大的反击,鱼死网破,也是不利于稳定。

    第1045章 亲自南征

    罗昭云沉默半晌,心中也在考虑进退之策,御驾亲征放在眼前,是肯定要去执行,但安定后方,也是重中之重。

    当年杨广三征高丽,第三次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后方失火,杨玄感发起叛乱,使得百万隋兵在辽东无心恋战,造成大溃逃的局面。

    “诸位卿家,你们提及因素,朕也有在考虑,目前江淮之战,关乎朝廷平定天下的步伐,而且十万大军在淮南,不得不救。因此,朕还是决定要御驾亲征,不过,尔等可放心,朕如今并不是要带兵冲锋陷阵,而是坐镇江北,指挥全局,不会置身险地,身边有上万御林军防御,三千大内侍卫保护,不会出现危险。”

    罗昭云这样说出来,大臣们微微点头,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人身安全倒是能够保障一些。

    “关于朝廷稳定,朕打算以巡视洛阳东都,视察黄河灾情为由,带着一些勋贵大臣和将领,先前往洛阳城驻留,把一些不安因素,带出长安城,让新政继续在京城、京兆郡一带,继续实施,不受影响。同时派人传令给洛阳令和驻军将领张镇州,在洛阳备好兵马和粮草,朕从洛阳那里出发,南征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