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庆余年在线阅读 - 第951页

第951页

    正如大红宫墙颜色的变换一样,满朝文武都知道,大庆皇帝陛下的心情也有些阴沉,有些郁黑。

    范闲遇刺的消息早已震动京都,所有人都逐渐知道了事情的细节,也猜到了一定有军方的得力人物参与到此事之中,每每想到皇帝陛下控制最严的军队都出现了问题,文武百官们都默然警惕,不敢多言多语一句。

    接着几日的小朝会上,除了一应政事之外,谈论最多的便是范闲遇刺之事。调查由监察院领头,协同大理寺与枢密院早已展开了,只是那两百个人头几经画图索对,却是找不出来一丝线索,而监察院抓住的那个活口早已奄奄一息,只是吊着命,暂时还没有方法问话。

    除了那五座守城弩与衣饰之类的线索外,钦差大人遇刺一案的调查竟是没有半点进展。

    皇帝陛下的脸色虽然依然平静,但有幸参与朝会的大臣们,都能感受到陛下双眼隐着的怒火越来越盛,只是不知道这火什么时候会喷将出来,将这些大臣们烧成灰烬。

    其实所有人都清楚,小范大人去年被任命为行江南路全权钦差,急匆匆出京是为什么。

    那是因为从北齐方面传来的流言,直接揭破了陛下与小范大人之间那层隐秘的关系,为了防止京都局势动荡,也是为了让皇族的颜面得以保存,更是为了让庆国朝野从这件有些尴尬的秘闻中摆脱出去……陛下将小范大人变相放逐到了江南。

    但谁也没有想到,范闲一下江南,竟是做了那么多事情,整治内库,主持招标,大力支持河工,不到半年时间,翻手云雨间,便将困扰庆国几年的国库空虚问题解决了,末了又借回乡省亲之机,将胶州那窝老鼠端了个干干净净。

    胶州水师偏将党骁波早已押回京都,取了供状,办成了铁案,在秋天被处斩。江南的库银也已调回京都,朝廷终于有底气开始大修江堤,赈灾减税,而这一笔笔都是范闲对庆国朝廷的功绩。

    大臣们心里都在想,这样一位人物,当然不可能总放在江南呆着,只怕终究是要回京的,而且陛下肯定以为一年之后,那消息只怕早已淡了,京都里的那些势力,应该学会接受这种状况,放逐江南的私生子,终于要名正言顺地站上朝堂。

    但谁都想不到,就在小范大人回京述职的路上,竟会遭到狙杀!

    这不仅仅是对钦差大人的狙杀,也不仅仅是对一位龙种的狙杀,而是这件事情已经触碰到了朝廷的底线,如果这次事情不能查清楚,那只能说明陛下对于庆国的控制力,已经远远不如当年。

    而在继承大统之争逐渐浮上水面的今天,这种信号,无疑就像是海水里庞大鲸鱼伤口里透出的一抹血红,足以引得无数条鲨鱼前来贪婪地夺食!

    可是案子却始终如同一团迷雾般,久久看不真切内里的模样,如果再拖些时日,只怕陛下震怒之下,会不计后果,施下天雷严惩。

    而朝中那些持重之臣,最害怕的也是这种局面,他们担心陛下因为心疼范闲,爱惜颜面,而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无线性攻击,无底限惩处,而将此事扩展到了一个庆国所承受不住的地步。

    “请陛下三思!”

    一位站在文官队列的老臣,出列跪于龙椅之下,沉痛说道。

    第四十章 画中人、画外音

    “三思什么?”

    庆国皇帝抬起有些沉重的眼帘,最近这几天,南方雪灾之迹渐现,各路各州的奏章竟是比这满天的雪花飘来的更多,不是伸手向朝廷要银子,就是要征夫,要不就是叫苦连连,说来年要减赋免征。

    减便减吧,那人说的对,靠从土地里刨银子,就算刮地三尺也刮不出多少银屑儿,银子这种事情,还是得靠卖东西。安之在江南给朝廷挣了那么多银子,自然朝廷也就不急着各郡里的那些稻秆钱了。

    只是薛清从杭州都发来告急,难道今年连江南的雪都这么大?

    皇帝皱了皱眉头,前年秋天一场大水,不知淹死了多少自己的子民,冲毁了多少民舍良田,好不容易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朝廷缓过劲儿来,积蓄了一些气力,哪里料到又突然来了一场大雪。

    这老天爷,还真是不给自己这个天子面子。

    不过听说江南那个杭州会似乎事先预料到了冬天的雪灾,提前做了不少准备,毕竟是民间的组织,赈起灾来是要比官府的动作迅速些。每每提到此事,宫中的母亲也是眉眼间带着笑意,老人家是个慈悲人,最见不得那些民间凄惨景象,如今这杭州会怎么说也是宫中贵人们凑钱弄起来的,宫里的妇人们都觉得脸上有光。

    皇帝忍不住笑了起来,晨丫头弄这个事怎么这么上心,看来果然是在宫里憋坏了,只怕也是被她那相公给带坏了,堂堂郡主娘娘,却尽在这些事务上费心。

    他猛然惊醒,这才思及自己走神,可哪怕是走神里所想的事儿,也和……那个年轻人有关系,于是微怔之后,又笑了起来,重复问了一遍。

    “三思什么?”

    ……

    ……

    殿中跪着的是门下中书里的舒大学士,这位大学士年纪已长,向来颇得陛下尊重,而且一直是以位诤臣的面目行走于朝廷之中,所以先前议论调查钦差遇刺一事时,只有这位大学士敢站出来,反驳陛下的意见。

    只是大臣们都以为陛下此时心中一定震怒,所以都有些畏怯,即便是敢于直言的舒大学士,也没有如往常那般只是一揖为礼,而是直接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