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重生之第二帝国在线阅读 - 第1024页

第1024页

    相比于装载常规弹头,装备核弹头的导弹则无疑是最理想的威慑力量了。一枚普通炸弹最多炸毁一小片街区,而核弹的威力则足以对整座城市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即便是依靠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物质造成杀伤的初代裂变核武,也将另一个位面中的广岛和长崎便成了人间地狱如果德国能弥补历史上的缺憾,将潘多拉魔盒中的这个魔鬼先一步于美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那么清英对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就再不会有任何的顾虑了!

    让清英感到欣喜的是,德国在这一终极大杀器上的研制进度也达到了一个令人期待的高度。1934年,主掌放射性化学部的哈恩便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铀核在慢中子轰击下的裂变现象,同时伴随着极高能量的释放,这为将核能利用到军事当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之后,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也在清英的大力支持之下,在德国的老巢东普鲁士被秘密建立起来:这其中包括提供实验的核反应堆、从天然铀矿中提炼铀235的各种浓缩装置,以及大量用于模拟计算的技术人员。毕竟在没有计算机的当前,所有的一切都要靠相关人员进行人工计算。

    经过三年的时间和10亿马克的巨额资金倾注之后,德国工程师们终于在反复的试验和计算当中掌握了裂变型核弹的核心机理。简单来说,他们的任务便是创造一个中子增殖系数远远大于1的超临界状态,让铀235在极短的时间内尽数裂变,并在质量亏损的同时绽爆出无与伦比的能量。现在德国工程师们所需要做的,便是进一步完善实现链式反应的构型,并等待原料浓缩的完成。由于能被慢中子轰裂的铀235在天然铀矿中所占的含量仅有0.7%左右,而要想实现理想的链式反应,其核原料中铀235的含量需要达到90%以上。即便是清英对这一项目提供了绝对的支持,要想实现高纯度铀235的提炼,预计仍旧需要接近两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也正是后世制造铀弹的核心难度所在单纯一个壳体实际上并不复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才是制约其泛滥的根本手段。

    为了杜绝被英美等国探听到消息,德国政府对这一计划实施了空前严格的保密措施。在这座丛林环绕的核弹研究基地周围,五千名特种兵重兵把守,内部的工作人员与外界进行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唯有德皇嫡系的一支近卫军能够以补给物资的任务所需进出这片地区。除了清英本人、首相埃里克、以及直接负责这一计划的组织与实施的施佩尔之外,德国政府中再无任何人知晓这一项目的存在,即便是皇储斯普林特也不例外。而随着这一项目的不断推进,得知有望在一年之后收获成功的清英,也同时具有了开启战端的强沛信心。

    除了梦幻般的战略核导弹之外,德国还在自己的火箭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技术研制出了多种制导战术导弹和炸弹。hs293空舰导弹一共击沉了超过40万吨的各型盟军船只,弗里茨x弹更是将近乎崭新的罗马号战列舰一发入魂。相比于传统的空投炸弹,这些制导导弹的命中率显然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更为关键的是,由于这种武器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攻击机便不必再冒着敌方小口径防空炮的枪林弹雨实施抵近攻击,大大提升了其在战场上的生存率。

    经过一番技术攻关之后,一款较历史上hs293更为优秀的制导炸弹也被德国工程师所研发了出来。其全重超过1.1吨,装有800kg的战斗部炸药,最大飞行速度为275m/s,在5千米高空投掷时拥有9千米的水平射程。这个距离已经远远处在了当前能够高速开火的40毫米级别高炮的射程之外,而大口径防空炮则极难取得精准的对空战果。得益于德国在雷达和无线电技术上的同样飞跃,该款导弹得以用雷达确定坐标、并辅以无线电操控的方式进行制导。而为了防止英美有可能如历史上出现的电子干扰,该型导弹也被赋予了能够进行有线控制的改装空间。只要加装两根长逾20km的导线,便可对导弹实现理想的精准控制。

    有了这款制导武器之后,德国海军对敌方舰队的攻击就将大幅提升,而只要击败新协约国的海上力量,剩下的就是德国军队所尽情发挥的舞台了。

    ☆、第678章 战前部署

    决定帝国命运的时刻已经来到。我们决不能继续容忍英法打破战后的欧洲格局,并再一次成为帝国在西方的重大威胁。为了不重现上场大战前夕那四面皆敌的局面,我们必须通过一场预防性战争来保障帝国的安全!德国新任相埃克曼在国会中的演讲,登时淹没在了一片如痴如狂的欢呼声中。

    在得知核弹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突破,并且雷达、制导导弹等海战利器也走出实验室开始装备部队之后,清英便下定决心要打这一战了。上场大战仅仅是让德国获得了迈向世界的允许函,而要想免受原有俱乐部成员的敌视与刁难,与之进行一场搏斗便不可避免。相比于将时间延后,趁美国还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泥潭的当前动战争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公理和道义,历史从来也都是由胜利者在书写当初悍然动了苏芬战争、并野蛮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红俄,不照样在后世天朝的主旋律中被奉为神明加以吹捧?

    如上场大战爆前一样,决心付诸武力的德国政府开始在国内大造战争氛围,同时撤出同英美等国之间的贸易,将这些产能有计划地转向为战争服务的领域。柏林与维也纳、罗马、伊斯坦布尔之间的联系骤然加剧,以便能在战时整合这些盟国的力量时隔24年,战争的阴霾又如此真实地笼罩在了欧洲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