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重生之第二帝国在线阅读 - 第780页

第780页

    与奥匈常见的多民族混杂军队不同,负责在布科维纳前线防守的都是奥地利或匈牙利的本民族部队他们不仅装备和训练都较杂牌军良好,最重要的是没有混成部队语言不通的情况,能够在战场上发挥自己所应有的实力。为了保住这个至关重要的前进阵地,奥军并没有像罗马尼亚人那样敞开大门,而是在布科维纳这片并不宽广的土地上,和来犯的俄军打起了激烈的阵地战。当俄军工程兵迈入河中准备架桥的时候,那些奥军事先在对岸精心修筑的隐蔽火力口中,登时喷吐出一片致命的橘黄色火舌而水中的俄军士兵无法像在陆地上一样进行任何的躲避,只能成为对方步枪和重机枪的固定标靶!

    枪声嘶吼,炮火如虹。奔涌的河水中不时冲起一根根喷薄的水柱,四散奔泻的浪花将俄军官兵淋得浑身湿透,凉意彻骨。俄国工程兵几乎在河水中呆不过两分钟,就被对岸射来的枪弹洞穿躯体,鲜血汨汨流出,惨叫着被往下游冲去就连他们手中的皮筏浮筒,也一道被河水冲流而下。眼见直接搭建浮桥受阻,俄军又改搭桥为强渡,然而坐着划艇的俄军士兵,也同样要将自己长时间的暴露在守军的枪口之下。在奥匈机枪的扫射中,划艇上的俄军士兵纷纷惨叫落水,而就连小艇也被对岸密集的步枪火力打得木屑迸飞,在不断进水中丧失了突进的能力。

    经过一整天激战,俄军终于在由奥匈军队把守的普鲁特河上建立起了几个桥头堡这还都是卡列金上将在试探了白天奥军的沿河布防情况后,趁夜于薄弱处发起突袭后的成果。然而,对俄军而言至关重要的浮桥却仍旧难以建立。早有准备的奥军用大炮不断轰击俄军在河中的架桥队伍,而他们的大炮对俄军的炮兵而言不是看不见就是打不着。俄军架桥和强化桥头堡力量的行动只能被迫在夜间进行。在此期间,奥军后备部队或以优势兵力猛攻俄军桥头堡,或在其前方挥动铁铲构筑工事,准备在这里和俄国人死磕到底。到了白天,主场作战的奥军又是炮火隆隆,俄军在夜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浮桥再度被轰得碎片四炸,那在河中浮桥上噼啪燃烧的熊熊烈焰,让每一个俄军官兵都为之目眦欲裂。

    我可是把帝国最精锐的力量都派到了一线战场,他们每一个人的死伤都是在动摇帝国的根基!因此,我衷心希望贵军能够尽早出击,为在前线苦战的我军将士分担一些压力。距离布科维纳以南100公里的战地指挥部内,奥匈总司令赫岑道夫对面前的兴鲁急切开口,清瘦的脸上已经带上了一丝期盼之情。

    对于奥匈这个二元多民族国家而言,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本部军队就是维持这个帝国统治的基础,只有他们仍旧保有强大的实力予以震慑,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的政权才能够维持下去。要知道,即便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和匈牙利族加在一块,其总人口也只有整个帝国的45%,而一旦这两家的正规军损失过多,其他民族的军队就很有可能会蠢蠢欲动,甚至发生以民族为单位的独立叛变!虽然奥皇弗朗茨实行开明专政的垂拱之治已有整整65年,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民族问题乱如一锅粥的东欧地区,不满奥匈两家的二元统治、意图独立的民族主义势力也绝对是多如满天星斗!

    元帅阁下,现在还没到我军出击的时候。只有当俄军主力全部深入罗马尼亚境内时,我们的第8集团军才能向东挺近,否则一旦我军提前暴露,合围俄军主力的战略构想就将彻底失败。面对赫岑道夫的略带催促的请求,身宽体胖的兴登堡只是不紧不慢的回答道,我德意志军队绝不会罔顾友军的危难,此前的波兰战役已经足以证明这一点。等到再有大约一周时间,俄军主力完全渡过普鲁特河,我军就将向东发起最猛烈的攻势,一举完成这场超级坦能堡战役!

    ☆、第517章 被忽略的隐忧

    帝**队已经全面攻入了比萨拉比亚以西的领土hellip;罗马尼亚的羔羊们在光荣的俄罗斯大军面前毫无任何反抗之力,其第1集团军的3个主力师已在雅西城附近被我军合围,更南方的巴克乌城遥遥在望。从南比萨拉比亚出的帝国第3集团军更是在不断向西推进,一旦他们将加拉茨这座重镇突破,帝国的兵锋就能直逼罗马尼亚的都布勒加斯特!

    位于前线的俄国最高战争委员会中,满面红光的阿列克谢耶夫用激昂振奋的语气,向沙皇尼古拉报告了当前的战争情形。在他的指挥下,俄军各部在遭遇到罗马尼亚军中的德军部队时,并不选择与其死拼纠缠,而是宛若碰到礁岩的潮水一般波开浪裂,从其两侧呼啸席卷而过,只揪住战斗力薄弱的罗马尼亚人穷追猛打。德军虽然战斗力远较俄军强悍,但其在罗马尼亚军中毕竟一共只有两个未满员师的规模,在失去罗马尼亚军队的侧翼掩护之后,孤立无援的他们也只能选择徐徐后撤。如此俄军就能避实就虚,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战果!

    虽然右翼第11集团军在对布科维纳的进攻中遭到了奥匈出人意料的猛烈抵抗,血战三天才在一些河段上形成了有效突破,死伤人数已经破万但在左翼各军的胜利光芒掩盖下,这点挫折在俄军指挥部中所投下的阴影早就被尽数驱散了。更何况对俄军统帅部而言,此次战役的核心目标是摧垮罗马尼亚的军队力量,让这个国家每年产出的过12o万吨石油、和能供5oo万人实现温饱的出口粮食不被德国所用。并由此鼓舞协约国因屡战屡败而大幅下跌的军心士气至于能不能搂草打兔子搞奥匈一把。并不在他们的初衷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