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宋好官人在线阅读 - 第九百一十二章:得寸进尺

第九百一十二章:得寸进尺

    见张正书这么大的反应,赵煦也愣住了“张卿不欲做这工部侍郎?”

    “官家,你若想害死我,那就直说呗,最多这官我不做了。可你要我做文官,这是叫我死无葬身之地啊!”张正书实在无语了,“难道官家忘了文武之争?我都被视作武臣了,再做这文官,哪怕是最不受待见的是工部,也是会成为文官眼中钉,肉中刺,与除之而后快的!”

    “朕保你!”

    赵煦十分霸气地说道。

    然而张正书却不买账,说道“官家,如果那些个文官鸡蛋里挑骨头,天天都弹劾我,你能保得住我?免了,免了,你要是真的想保我,你就少给我点事做,让我好好研究科技就行……”

    赵煦自然也明白那些文官的尿性,可他怎么放心张正书如此“在野”呢?

    “不若这样,朕另设一衙门,以你做主官?”

    因人设岗的事,大宋也不少见了,甚至赵煦给出了优渥的条件“朝中工匠,任你调用,如何?”

    张正书觉得,如果赵煦去做生意,那铁定是一个奸商,太会忽悠了。好在张正书头脑清醒,艰难地拒绝了赵煦这个提议“官家,我觉得不行,利益和风险不成正比啊,我知道你想我为朝廷研发类似水泥的发明,可我要面临那么多的文官攻讦,十分不值得。再说了,我在李家村……哦不,李县研发的东西,不一样可以给朝廷用吗?万事都好商量的……”

    “嗯……”

    赵煦还是想笼络张正书,可面对一个毫无,甚至什么都不缺的人来说,赵煦确实没啥底气了。

    “再说了,我研发科技,那是为了赚钱的。如果没有利益,谁会用动力去研发啊?”张正书太清楚这个了,就好像后世的学术界,总是在研究理论而轻实际。为啥呢?因为理论研发出来是自己的,而且也好出成绩;但是如果转而研发实际应用,花钱多没经费不说,成果还不一定是自己的。就算是成果出来了,谁花钱谁受益,那肯定是拨款的国家受益,谁又会有动力去研究呢?

    再加上研究实际应用要做的实验更多,猴年马月都不知道会不会有成果出来,说不定一研究就是一辈子了。耗费青春,连个职称都评不上,也难怪“重理论而轻实际”了。人都是趋利的,没有利益的事,谁做啊!

    就好像大宋实在太抠门了,发明了神臂弩的人,才给了一个团练之职,根本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这样的奖赏下,还有谁肯投入去研究?

    张正书把话说明白之后,赵煦也明白了过来。

    “你是说,要想有类似水泥一样的发明,就必须重赏?”

    面对赵煦的疑问,张正书很肯定地说道“那是必须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而且我坚信,一项伟大的科技,是会改变历史进程的,甚至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你还别不信啊,就拿火来说,如果没有火,你能想象现在是什么样的吗?火,改变了茹毛饮血的生活,这没错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纪念燧人氏的缘故,他们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长篇大论之后的张正书,用很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件事,人是能改变世界的。而且改变世界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而是文人都瞧不起的工匠。

    赵煦略微有些触动,却还是不以为然“这不过是偶然之事罢了……”

    “一次是偶然,那两次呢,无数次呢?”张正书叹了声说道,“官家,你实在太小看工匠的力量了。不如这样,那李县你也别派人去治理了,划做一个特区,只要十年,我给你一个绝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科技之城,到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是科技的力量,工匠的力量了!”

    “好,这可是你说的啊!”

    赵煦正愁着无法捆绑张正书呢,既然张正书自己送上门来了“那朕就命你为李县县令,吏员你自己找,按时交税就是了!朕还派给你一千禁军,负责拱卫李县,一旦有敌国细作,你可以就地格杀!”

    这是了不得的大权了,张正书张大了嘴巴,突然发现自己的作茧自缚了。

    “等等,官家,能换一个人做县令么,我没时间啊……”

    “那朕就派个文臣过去?”

    “行啊!我能自己挑么?”

    “你倒是想得美,没门!好好去做你的李县县令罢!”赵煦心情大好,终于降服了这个油盐不进的臣子了。赵煦终于知道,原来张正书最在意的,居然是李县。

    张正书挠了挠脑袋,突然说道“那官家,我另立学说,不涉朝政,这总可以吧?”

    “嗯?!”

    赵煦有点警惕了,涉及学说的事,任何一个皇帝都是谨慎对待的。要知道,历史上因为学说的事,死了多少人啊!哪怕是宋朝,前不久才有个乌台诗案。这样的大事,赵煦不能不提防“你想作甚?”

    “就是系统地教授科学之道。这科学,不是一代人就能建立起来的,起码要培养弟子吧?”张正书理所当然地说道。

    “嗯……”

    赵煦看着张正书,想从他的眼中看到一丝端倪。可惜,张正书是真的没有私心,赵煦失望了。

    “你想开宗立派?”

    张正书连忙说道“我哪有这本事,开宗立派那是大儒做的事,我只是想着更好地研究科学之道罢了……”

    “呵呵……”赵煦是不相信的,但最后却说了一句“我大宋并不禁别人建立书院。”

    这其实就是默许了,因为宋朝的《刑统》上,确实没有规定谁不能建立书院啊?更没有规定,谁可以学什么,不可以学什么。只是大多数人学习,都是冲着做官去的罢了。没办法,读书不为了做官,谁会去读书啊!虽然这句话有点伤人,但实情就是这样的。要知道,宋朝的文人其实混得不咋的,但能混进官场的,那都活得最为滋润。社会地位有了,金钱也有了,娇妻也有了……啧啧啧,活脱脱的人生赢家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