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玉玺记在线阅读 - 第51节

第51节

    第74章 六十二章

    李玉华陡然叫好, 倒把穆安之吓一跳。

    穆安之对李玉华的性格认知时不时就要有所调整,李玉华属于性情多变类型, 什么谄媚巴结、八面玲珑、用着朝前,用不着朝后之类的, 屡见不鲜, 穆安之还亲身体会过。但这丫头性情中也有一种强悍的刚烈,对不平之事颇有正义感。

    如朱家此事, 嗯,李玉华还有天然对女子妇人的同情。

    第二天李玉华早上仍是与穆安之一道出门,一人上朝,一人去慈恩宫请安,不过今天李玉华在慈恩宫陪蓝太后用过午膳就告辞回府了。

    朱阅朱姑娘头晌就到了, 等待皇子妃娘娘的召见。

    直待午后, 一位身着水红色宫裙的丫环过来说, “娘娘回府了, 请姑娘在花厅相见。”

    朱阅立刻起身, 随手抚一抚腰间的流苏玉坠, 随着这小丫环出了小厅。徐徐而来的秋风带来浓郁的晚桂花香,雕栏玉砌的廊檐下, 却又望不见这晚桂植于何处。朱阅却不自禁想, 造这园子的花匠定是个极懂时令之人,早桂早开,及至这深秋,犹的晚桂之香。

    朱家能将家产官司打到刑部, 便是在帝都亦是一等一的大富之家,不过,商贾富庶断不能与皇家尊贵相提并论。朱阅自认见过不少世面,商人之家的奢侈精巧,在皇子府的轩峻壮丽面前,仍显的小家子气了。

    随着抄手游廊一直向北,过一座朱红月门,便见不少着宫裙簪银簪或是宫花的大小宫人出入往返,彼此间偶有两句闲话玩笑,身份高低能从衣着或神态上品度出来。

    晚桂花香愈浓,朱阅的鹿皮小靴踩在鹅卵石铺成的弯曲小路,朱阅抬头望去,身畔便是一株枝叶间缀着金黄色花簇的晚桂,桂树有合抱粗细,苍翠的树冠投下细碎光斑,人在这树下走一遭,定能染上半身桂香。

    穿过花园,临湖一处三间小厅,窗格悉数是半透明琉璃镶嵌,待到厅外,侍女令朱阅稍侯,她进厅通传。没多大功夫,那小侍女出来,笑道,“娘娘请姑娘进去说话。”

    一瞬间,朱阅的心脏砰砰狂跳起来,甚至,她的侧颊都因紧张泛起一抹深冷的胭脂红色。她已打听到,朱家的官司由新入刑部的三殿下接手,她费尽心思求得皇子妃娘娘一面,这一面,或者就关乎朱家的百年生死。

    袖中的双手捏成拳,尖锐的指甲刺的掌心生疼,借助这痛意,朱阅强行宁神秉息,半垂视线,随侍女进厅,拜见皇子妃娘娘。

    .

    秋天节气不同,尤其帝都的深秋,时常起风,在院里就觉着风凉,李玉华就喜这小花厅,有山茶点缀风景,再加上这边窗子阔大,都是镶的透明琉璃,阳光好的时候在这小厅里坐一坐,最舒坦不过。

    李玉华倚着榻上隐囊翻见府中账簿花销,听到微微的脚步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藕荷色衣裙的姑娘随着侍女进来,侍女在地上放下拜垫,这姑娘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话说自从做了皇子妃,李玉华没少暗地得意觉着自己嫁的好,嫁的体面,地位也高,不过,她仍是不习惯许多人见面就给她磕头。李玉华道,“朱姑娘请起,坐下说话。”

    有侍女端来一只绣凳放在榻前,朱阅过去恭谨的坐了。

    “我听罗掌柜说你要来给我请安,也听他讲了你家的案子,你约摸是打听着刑部消息才过来的吧?”

    “民女原是早想来给娘娘请安,罗掌柜没应臣女,说娘娘不喜人打扰清净。后来慧心坊受召过来,原本民女要亲自前来,赶上那天帝都府结案,我到帝都府听宣,不想帝都府循私偏袒,欺我孤儿寡母,就耽搁了未能过来。”朱阅唇角抿了抿,仍没有压下对帝都府的不满,“我断咽不下这口气,就把官司告到刑部,我打听着三殿下接管刑部,正管我家这桩官司,就又去求了罗掌柜,他很同情我,答应帮我过来同娘娘说一说。”

    “你有话到刑部说是一样的,我家殿下最是公正不过,你若有冤屈,他定能为你伸平。”

    “是。不瞒娘娘,民女也听说过慈恩会的案子,殿下为人正直,怜老惜幼,倘不是敬仰殿下与娘娘的人品,民女也不能屡翻托请罗掌柜,想来给娘娘请安。”朱阅轻声道,“只是,这里头尚有内情,倘殿下不知,断我家这桩案子怕要绕不少弯路。”

    “那你就说说吧。”

    “此案之所以来打扰娘娘,实在是我心意散乱不知如何是好了。”朱阅道,“我听说小叔近来与陆公府一位旁支子弟来往甚密,我只怕此事会有陆家人插手。”

    李玉华道,“你这消息怪灵通的。”

    朱阅不好意思的说,“我们做生意,都讲究知己知彼,小叔早就有觊觎家财之心,不然我父亲临终前也不会留下遗嘱。我实在也是不得不防。”

    李玉华琢磨着这位朱小叔身边定有朱阅的眼线,问她,“那你没打听一下,帝都府那里到底是怎么回事?”

    “倘民女知晓一二,断不能坐困愁城。”

    李玉华眉毛微皱,视线望向朱阅低垂的洁白额角、细腻鼻尖,寻思道,“会不会跟陆家有关,正四品帝都府尹,若无位高权重之人插手,你父亲的遗嘱是怎么不见的?”

    朱阅深深的低下头去,不敢擅自答话。

    李玉华道,“你说的事,我都知道了,你先去吧。你只管放心,殿下最是公正,他不会让任何人受到半点冤枉。”

    “是。民女叩谢娘娘。”朱阅起身对李玉华恭敬的行了个大礼,起身后不好意思的从袖管里取出一张礼单,小声说,“头一回见娘娘,不知道要孝敬什么,这是我以前收着的几个老绣件,请娘娘赏鉴。”

    “行了,我以往也打过官司,也给当官的送过礼。我要收你这东西,岂不是与那些人一样了,你拿回去。你敢打官司打到刑部,敢把帝都府一起告了,光这份勇气,我就喜欢。”

    .

    穆安之把这件案子的前后因由整理清楚,在室女是否有独立财产权的事让礼部学究们去研究,穆安之先请帝都府尹陈府尹过来。

    陈府尹这人的才干,端看慈恩会的案子牵涉到他手下一位同知,一位户房主事,一位仵作,就知这人才能如何了。可慈恩会的案子,硬是没牵扯到陈府尹,全因他有位直隶总督的亲哥哥。

    陈府尹的兄长曾是今上伴读,君臣情义非比寻常,穆宣帝待陈家甚厚,慈恩会的确没有证据指向陈府尹,于是,被罚三年俸禄后,陈府尹还能安坐帝都府之位。

    不过,穆安之叫他到刑部,他也不敢拖沓。

    都知道穆安之争储失败,但与穆安之争储失败一样有名的就是穆安之大变的性情,这位以往有温文尔雅之称的殿下现在极是喜怒无常,陈府尹可不敢得罪穆安之。

    何况事关朱家争产案。

    想到近来境况,陈府尹都想去天祈寺烧几柱平安香。

    陈府尹一到,穆安之就让他进去了,主要就是问问案情,陈府尹真叫一个冤,“就朱老爷那遗嘱,我三令五申要保管好,毕竟朱家也是大户,可还没验真假,就叫人盗了去。”

    当下即便怪罪陈府尹也无用,穆安之问,“是怎么被盗了?”

    陈府尹唉声叹气,“是叫江湖有名的贼偷花名梁君子的贼偷的。”

    “梁君子,梁上君子,他这花名倒也不算名不符实了,可你是怎么知道是叫这人偷的。”

    “这人有个习惯,向来是偷一件留一件。”

    “这么说还给你留了东西?留了什么?”

    “留下了他的名号。”

    穆安之险没叫陈府尹闪着腰,手里茶盅重重的往几上一撂,“一口气把事情说明白,你还逗我是不是?你现在还不盼着赶紧把朱家案子审清楚,自己好脱身,我看你真是有恃无恐!”

    陈府尹连连摆手,“殿下误会了。自从证物遗失,我就从各方查找这梁君子,此人原姓梁,父母早死,就在市井长大,原为游侠儿,不知从哪学来一身绝妙轻功,就做了贼,专偷各地声名不佳的大户,听说他在江湖中人缘儿还不错,有扶危济困之名。”

    “这样说还是个君子大侠?”

    “不不不。”陈府尹连忙改口,“就算人家大户名声不佳,那也不该去偷人家啊,扶危济困用的还不是赃银,不过是糊弄些没见识的百姓罢了。他因爱偷,又因他这姓氏,江湖中人称他梁君子。他名声逐渐响亮之后,每每去偷盗,总要留下他的名号。帝都府便留下了一方白绫,上面写梁君子三字,这字迹我特意找来以往梁君子偷盗留下的字迹,确认无误,必是他所为无疑了。”

    穆安之懒洋洋的靠着椅背,“你从头把这朱家案子给我说一遍。”

    第75章 六十三章

    这件官司并不复杂,不论陈府尹还是穆安之都是同样的感觉。

    不过, 陈府尹还是带来一些新的消息。

    “朱家的事还得从老一辈说起, 朱景的父亲, 仙去的朱老太爷就是晋中有名的粮商,朱老太爷就朱景这一个独生子,朱景此人不论经营还是为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凡人提起来, 没有不夸的。十几年前北疆叛乱, 朝廷三次出兵平判, 历时五年之久,朝廷军费吃紧,当时朱景自己砸锅卖铁为朝廷筹集军粮,更号召晋中商贾捐钱捐物, 资助朝廷战事。北疆平判之后, 陛下亲书‘义商’两字赐予朱景。那时, 他也不过三十出头, 称得上贾中俊才。”

    陈府尹叹道,“可惜的是他才干出众, 偏生无后,到而立之年, 房中几个姬妾, 连带朱太太都无所出。朱景膝下犹空。倒是他的母亲,仙去的朱老太太四十五岁时有了身孕,生下的就是朱晚。年高有孕, 朱老太太产后就撒手去了。朱晚便养在朱太太屋里,说是小叔子,也跟自己儿子差不离。这事也奇,朱晚五岁的时候,朱太太突然有了身孕,朱景朱老爷欣喜至极,十月后朱太太产下一女,就是朱家这位名阅的姑娘。”

    “我找来朱家族人,朱家近亲,还有朱家在帝都的邻居,还有朱家常交往的朋友,都问过。朱晚朱阅平时的关系如何,都说挺好的,一个小叔叔,一个大侄女,自小一起长大,朱晚很疼这个侄女,朱阅也很敬重小叔,朱老爷临终前,当着朱家几位族老的面,拉着朱晚的手说,以后这家就交给你了。说完这话才闭的眼。”陈府尹仿佛遗憾抑或感慨,“谁晓得他们竟然为了家产把官司打到帝都府了!”

    “那到底为什么争执家产?”难得阿府尹这么细致的说了一通朱家的家长里短,可要紧的打官司的原因是一句没说。穆安之亏得是打小在庙里生活,有的是耐心,他只是懒洋洋的把话题引到症要处,顺手给自己添了碗茶。

    “原本没有争家产,因为朱家几个族老也听朱景说过身后的安排,朱家粮铺让朱晚经营,毕竟,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基业。慧心坊原是朱家挺寻常的一家布铺,后来朱姑娘渐渐长大,朱太太想教朱姑娘一些经营理家之道,就把这铺子给朱姑娘玩儿了,不想一来二去,倒成帝都城有名的针线铺。所以,朱老爷的意思,这慧心坊给朱姑娘经营。另外的产业,朱晚朱阅平分。”陈府尹道,“朱老爷出了殡,过了头七,朱家族老就说朱老爷身后产业之事要做个分明。”

    “这常法,我听说民间家族家产分割都会有族中老人出面,也做个见证。”

    “是啊。就这分割产业的那天,朱姑娘突然翻脸,拿出朱老爷的遗书来,必要接收家业。”陈府尹道,“朱家如何能应,不说旁的,朱家粮铺是老朱家几代人的经营,怎么能交给她一个丫头?这以后她成亲嫁人,朱家产业岂不改了姓?”

    陈府尹都有几分义愤填膺,“朱家族里商议许久,又是说又是劝,朱姑娘不步让半分,官司才打到帝都府来。”

    对于陈府尹说话永远说不到重点这件事,穆安之已经有了明确认知,穆安之呷口茶,不得不再引导陈府尹一句,“只说打官司的一方,另一方呢?朱晚如何?”

    “朱晚那就是另一个小朱景啊,非但生得俊,人亦豪爽大气,交游广阔,不论商贾界还是朱家族人,对朱晚的评价都很好。朱晚这人我也见过好几回,比那刁钻厉害的朱姑娘的确有人品的多。”陈府尹对朱晚不吝赞赏。

    就陈府尹说的这些话,可真不像一个断案之人该说的。何况又说这么堆无用的,穆安之发现陈府尹是个跑题高手,真不知这人当初如何中的进士,据闻还是榜眼出身。

    “我是说,朱晚对争产之事的态度是什么?”

    “朱晚说,除了朱家粮铺,余者家业都可给朱姑娘,但粮铺是朱家历代先辈传下来的,他还是希望能由他来经营朱家粮铺。”

    穆安之从小茶盘上另翻出一只雪白瓷盏,倒了盏茶递过去,“辛苦陈大人跑这一趟,帝都府交上来的证物证词,我都看过了。如果陈大人还想到什么要紧事,只管过来跟我说,这对朱家案件会有帮助。”

    “是。”陈府尹接过茶,很认真的说,“殿下一定要给朱家个公断,不然,可惜了朱景这样的人物,后人竟为家业翻脸,可惜啊可惜啊!”

    陈府尹连叹三声可惜,可见是真觉着可惜。

    时下讲究人家便是家中老人过逝也是分产不分家的,就是图一大家子在一处热闹、兴旺,即便分家,也多有让产之德的美谈传出,哪有朱家这样的,简直唯利是图。

    .

    穆安之在王府花园晚桂树下的长凳上与杜长史华长史说起这桩官司,经慈恩会一案,穆安之发觉了二位长史身上的才能,虽然杜长史身上那浓郁的龙涎香的香气让穆安之觉着太过香甜,华长史这都深秋还腰悬扇袋让穆安之觉着有些神经,主要穆安之不想白养着这俩货,既是吃着他皇子府的饭,当然要供他使唤。

    穆安之问,“华长史你在翰林时间长,陈府尹这人如何?”

    “是个高洁人,陈府尹以画鹤闻名,他画的白鹤,便是老朽也自愧不如的。”华长史把弄着手中折扇,唰的展开,杜长史以为这老头儿要深秋摇扇子,立刻侧身避开,开什么玩笑,就是阳光好,也禁不起秋风摧残了。

    华长史带笑的视线在杜长史侧避的身子上一扫而过,将扇面恭恭敬敬的奉至穆安之面前,“殿下请看,这扇面上的白鹤就是陈大人所绘。”

    入手微温的紫竹扇骨,微微泛黄的画面上,一只娴静优雅白鹤似是要翩飞起舞,用笔流畅写意,的确是上佳画作。

    “这鹤倒有些仙意。”穆安之说。

    华长史颌首,“陈大人性情高洁,人如其画,画中之鹤也染上了作画人的性情。”

    杜长史身子朝后靠着竹椅的椅背,只是远远的瞥一眼扇面,不以为然,“陈大人他爹是先帝时名臣陈文襄公,他娘出身永安侯府,他哥当朝高官,他岳父乃是远镇北安关的姚国公,他事事不愁,自然高洁。要我说这高洁的有点儿过头,人家遗嘱他都能丢,他现在还能坐在帝都府尹的位子上,全赖他这一门的好亲戚!”

    穆安之将竹扇一折一折合拢,这扇子有些旧了,不过保存的很好,可见持扇人的精心。杜长史仔细的把扇子放回扇袋,“这丢已丢了,再怪陈大人也没用了。不如想想接下来怎么办?”

    杜长史坐直了些,“这案子我倒是听朱晚说过。”

    “怎么,你还认识朱家人?”穆安之倒有些意外,杜长史平时颇有些臭讲究,衣裳必得光鲜,饮食必得细致,佩饰无不优雅,熏香定要龙涎,总之就一大臭美。杜长史眼界颇高,还有点目中无人,朱家再豪富,不过商贾,杜家却是名门,杜长史如何认识朱晚。

    杜长史道,“殿下别误会,朱晚并不是近来寻我托关系,我俩早便相识,他在品鉴香料上称得上大家,文采学识都不错,殿下或许不知,他身上还有举人功名。他原是想科举的,朱老爷一过逝,没想到朱姑娘要争家产,原先他们在帝都府打官司的事我就知道,我还问过他,朱晚并不介意把其他产业都给朱姑娘,就是这粮铺,朱晚倒也不太在意,他既是心思在科举上,以后也不能经商。朱家族老放了狠话,说朱晚要不把粮铺争过来,他们就死朱晚跟前。我说一个粮铺而已,如何这般要紧?粮铺就算生意好,给她个空铺子,你们另起锅灶另开张便是。其实是他家铺子关系颇大,北疆军粮五成的粮食份额,每年都从朱家粮铺走。他们争的不是一家粮铺,而是这军粮生意!”

    穆安之比个继续说的手势,杜长史道,“军粮供应原是五年一买扑,哪家粮商物美价廉就是哪家粮商来当这差使。因朱景当年筹粮有功,陛下说了,朱景在一日,这北疆军粮便用朱家一日,所以,朱家掌握北疆军一半的粮草供应。这可绝不是小数目。”

    “朱景过逝,朱家还能继续经营北疆粮草生意。”

    “陛下念旧情,正因朱景过逝,又给了朱家十年的粮草供应权。”

    “那看来他们争的也不是粮铺,而是这十年粮草供应权吧?”

    “殿下明鉴。这样的大生意,朱家如何能答应给朱姑娘,何况,她一个姑娘家,她能经营的好?”杜长史撇撇嘴,穆安之笑,“你可别小瞧女人。”

    “不是我小瞧女人,男人为天,女人为地,天经地义。男人在外养家糊口,女人在内操持家事,这方是本分。”杜长史理所当然的说。

    华长史无声的笑了笑,穆安之掖揄杜长史,“那你要求也不高,怎么到现在还没娶上媳妇。”

    杜长史真被噎住了,一时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