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节
书迷正在阅读:全能管家系统[快穿]、放开那个受、主角很忙无暇攻略[快穿]、方圆十里 完结+番外、说好做情敌的人都爱上我了、我好像被攻略了、教弟无方、招尧撞骗+番外、[快穿]炮灰专业的肾虚高材生、那个豪迈不做作的炮灰[穿越]
王安看看王宽,点头答应。他拍拍王宽的手臂。“听说贺齐出身世族,生性奢侈,城里的宅院反正守不住了,你索性送给他,让百姓看看他是真为民作主,还是徒有其表,言行不一。” 王宽心领神会。 …… 王宽悄悄的送王安等人出城,然后带了一份礼单,主动拜见贺齐。 礼单很长,其中有一项看起来很不起眼,夷女十人。但这个礼物最显眼,因为十名皮肤微黑的夷女就站在大帐外,年轻俊俏的脸蛋,窈窕有致的身体,色彩鲜艳的服饰,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贺齐也有些心动,迟迟没有说话。他原本带了两个侍婢,但她们不服水土,病死了一个,剩下的一个有些忙不过来,而且缺少伙伴,闷闷不乐,日见消瘦,让他很是不便。如果能收下一两个夷女,或许能解决一些问题。 这时,邓芝掀帐而入。大战过后,大量的俘虏需要安抚、询问,收集、整理信息,邓芝现在很忙。 “将军?”邓芝瞥了一眼王宽,将后面的话又咽了回去。看到帐外的十名夷女,他就担心贺齐会动心。贺齐为人自负,他的军械都是精心镂画的,极是精致,到处透着富贵气息。诸将出征,连周瑜都没有带侍候的婢女,唯独贺齐带了两名婢女,已经在军中引起了非议。两名婢女病死一人,贺齐几次想再补一两人,只是还没遇到合适的人选。武陵蛮不乏容貌俊俏的年轻女子,却不懂怎么侍候人,贺齐不喜欢,这种经过大族调训的夷女最符合贺齐的要求。 “伯苗,你来啦。”贺齐将礼单递给邓芝,又向邓芝介绍了王宽。王宽上前见礼。邓芝还了礼,又打量了王宽两眼,迅速扫了一眼礼单。 “好厚重的礼物,王君,这怕是承受不起啊。” 王宽连忙笑道:“邓参军说笑了。王氏不过是身处蛮夷之中的小户,如何能与新野邓氏、山阴贺氏相提并论。如今贺将军、邓参军莅临敝邑,略备薄礼,聊表心意,还望贺将军、邓参军不要嫌弃。” “岂敢。”邓芝微微一笑,在贺齐的右手席上坐下,手指敲了敲礼单。“这份礼可不薄,怕是鄨县都拿不出第二份。王家不愧是鄨县第一大姓。不过恕我直言,王家虽富,贺将军却未必放在眼里,山阴贺家经营船厂,出海经商,每年收入数千金,岂会在意这点东西。” 王宽有些尴尬,连连附和。 贺齐有些不悦。邓芝在提醒他不要贪图眼前这点小利,与山阴贺家的产业相比,王宽送的这些礼物真算不上什么。但他本来也不看重王宽的礼物,他只是想增补一两个随身婢女而已,邓芝这么说,未免有些小题大作。 邓芝佯作不见,接着说道:“你如果真想尽地主之谊,我倒有一个建议。” 王宽心中一动。邓芝承认他是地主,这事似乎还有得商量。“正要请参军指教。” “贺将军正当壮年,家中殷富,不缺钱财,他念兹在兹的还是建功立业。”邓芝笑眯眯地看了一眼贺齐。“王君如果能劝说诸家,响应我军新政,则将军有功,王君有利,牂柯百姓免于刀兵,得以安居乐业,岂不两全其美?” 王宽皱皱眉,不太明白邓芝在说什么。贺齐有功,百姓免于刀兵,他都可以理解。王家有利,这没办法理解。难道吴军并非如那使者所说,要夺人产业? “还请参军详言。” 邓芝顺势解释了一下新政。吴王收世家土地,并非为劫财,而是为了控制兼并。民乃国本,百姓如果不能安居乐业,世家也无法安生。况且吴王并非无偿夺取,他是用工商之利换取土地。牂柯与中原不同,耕地很少,所以并不存在收取土地的问题,即使是山里的矿山,也不会一下子收归公有,只是要加以统一协调,合理开发,并收取合理的税收。将来建了木学堂,研究出更好的开发技术,双方都会获利。 邓芝又以新野邓氏为例,解释了一下南阳实施新政十年的成果,力证新政不仅不会掠夺世家的财产,反而能给世家带来更多的利益,希望王宽不能被曹操的谣言所骗,发挥当地大姓的影响力,劝那些据险而守的家族放弃抵抗,白白牺牲。 王宽虽然没有完全改变态度,却也被邓芝的诚恳所动。他本能的愿意相信邓芝。毕竟邓芝出自新野邓氏,如果邓家发展不好,他似乎没有必要为新政说好话。 王宽答应回去与各家商量,便告辞了。 贺齐看着王宽留下的礼单,心情有些复杂。邓芝提醒得对,他现在最重要的是建功立业,但他的心愿没有达成,多少也有些遗憾。作为万人之将,连这点主都做不得? “伯苗,这些该怎么处理?” “将军知道鄨县一个婢女值多少钱?” 贺齐摇摇头。他连城都没进过,哪里知道鄨县的奴婢价格。 “很便宜。南中大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以同族为奴,甚至以汉人为奴都不多,大部分奴隶都是夷人,或是掳掠而来,或是买卖而来。帐外那十个夷女相貌出众,怕是买来的,但价格不会贵。如果将军需要人侍候,我可以亲自进城,为将军买几个。” 贺齐眉头一动,却没说话。他不差钱,就算夷女不便宜,花钱买几个夷女对他来说也不是问题。 “王氏是鄨县第一大族,开战这么久,他们都没什么表示,现在三家被灭,他们还是不肯俯首称臣,家主不出面,只是派一个代表来。山里的矿不献,只献一些礼物,显然是有所观望。若这些夷女是负有使命,安排在将军身边做耳目,甚至是行刺客之事,奈何?” 贺齐心中一紧,明白了邓芝的良苦用心。他抬起手。“伯苗,就按你说的办。” 邓芝谢过,随即建议贺齐,将王宽送的礼物公诸于众,能充作军资的则送到辎重营,统一支配,不能充作军资的,比如夷女,则赋予她们自由,愿意离开的,就发放一些路费,让她们离开,无处可去,或者想从军的,就招募她们从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护理伤员、浆洗衣服之类。 贺齐言听计从。 邓芝迅速处理了这件事,他将王家的礼单公诸于众,并派人四处宣扬。得知鄨县实力最强的家族王氏向贺齐低头,一时间城内城外舆论纷纷,尤其是被俘的汉蛮将士觉得大族大势已去,顽抗没有意义,纷纷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向贺齐投降。 紧接着又有更重磅的消息传来。贺齐免除了王家送的十名夷女的奴隶身份,还她们自由。得知贺齐对夷女都如此仁义,那些心有疑惑的蛮族俘虏彻底放了心,有的希望能返乡耕种,有的则想加入吴军,为贺齐作战,主动提供有关各家在山里的地形、防务的络绎不绝,邓芝等人忙得不可开交。 数日之间,贺齐精挑细选,招募了五千蛮兵,分为五部,安排人加以训练。这些人虽然技战术不如贺齐统领的江东子弟兵,但熟悉地形,擅走山路,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仿佛身插双翅,几次演习后,贺齐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名字:无当飞军,并向中军申报,正式纳入编制,按江东军的标准发放粮饷。 过了几日,贺齐收到周瑜的回复,批准了无当飞军的编制,并通知贺齐,祖郎送来消息,曹仁率领五万汉蛮兵,已经到达夜郎,大战将起,贺齐务必要守住北线,密切注意娄关方向的蜀军,不能让曹操的主力突入牂柯腹地。 贺齐大喜,立刻与邓芝商量,部署战事。 第2181章 唯才是举 战船溯水而上,赶到娄关。 曹操站在战船上,仰望两侧逼来的山峰,感慨万千。娄山层峦叠障,山峰耸峙,易守难攻,北坡更是陡峭,果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若无戏志才提醒,在此建关,一旦周瑜攻占此处,成都平原的大门就算敞开了。 “志才虽殁,德泽犹在。”曹操背着手,一声长叹。 “是啊,戏君行事虽不羁,却有过人之处,若非在此筑关而守,被攻灭的就不是傅宠等人了。”夏侯惇更是感慨,摇头叹息,独目中露出一些歉意。当初曹操重用戏志才时,他还不太支持,现在戏志才死了,他才意识到戏志才的价值。 曹操转头看了夏侯惇一眼,欲言又止。夏侯惇来迎接他,告诉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傅宠等人被贺齐击破,全军覆灭,三万多人被一万多人击败,而且是近乎全歼,这件事对夏侯惇的冲击很大,短短的半天时间,他已经为此感慨了三次。 “元让,傅宠等人是不是言过其实了,也许他们并没有三万人?一万人击败三万人倒不意外,全歼未免夸张。纵使丹阳兵精锐,也不至于如此悬殊吧。” 夏侯惇点头道:“大王言之有理,军中夸耀战功,以一当十也是常有的,只是凡战当谨慎,不得不防。贺齐所领的不仅是丹阳兵,更是跟随他多年的丹阳精锐。吴国君臣崇尚练兵,这兵练与不练,区别的确很大,再加上军械的差距,蛮兵虽然悍勇,却不是他们的对手。” 曹操沉吟不语。他觉得夏侯惇说得有道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但战士是否训练有素,器甲是否精良,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这些方面,江东军无疑有着明显的优势。即使以他这几年的经验来看,严格的训练和优良的军械也能将战力提高数倍,如果到了山里,受地形限制,兵力铺展不开,个人优势会更加明显。如果将领指挥得当,以一破十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样一来,击败周瑜就更难了。未战先怯,尤其是夏侯惇这样的大将有了畏敌心理,这战还怎么打? 曹操想了很久,缓缓说道:“元让是建议据险而守吗?” 夏侯惇没吭声,独目眨了眨。他的确有这个意思,但他知道曹操不会答应。他已经和曹仁商量好,要南北夹击,又亲率大军至此,自然不会不战而走。但他的确对进攻不抱希望,据险而守,或许能挡住周瑜,主动进攻的胜算实在太渺茫。 “那个使者叫什么?”见夏侯惇不说话,曹操换了个话题。 “叫费诗,字公举,是犍为南安人。” “犍为人啊,很好。”曹操点了点头,欣慰地拍拍夏侯惇的手臂。他称王益州,需要得到本地人的支持,诸将之中以夏侯惇的学问最好,最擅长与读书人打交道,在擢用本地士人方面也最有成效。领犍为太守后已经推荐了好几个犍为士子到成都任职,现在又来了一个费诗。 夏侯惇见状,拱手道:“大王,费诗就在船上,不如由他当面向大王禀报。” 曹操笑了,点头答应。夏侯惇打了个手势,亲卫转身去了,时间不长,费诗快步走了上来,躬身一拜。曹操打量着费诗,也暗暗点头。这个年轻人虽然看上去并不威猛,但步履轻快,神情不卑不亢,声音也很好听,一看就与众不同。最重要的是他眼睛里有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朝气勃勃,充满自信,这正是他现在需要的。 “公举,辛苦了。”曹操伸手虚扶。 费诗很意外,打量着曹操,见曹操服饰简易,笑容随和,并无王者的矜持,却自有三分洒脱,莫名对曹操多了几分好感。都说曹操是阉竖之后,为人猥琐,看起来并非如此。 “犍为郡吏费诗,见过大王。” “公举,说说你有鄨县的见闻吧,孤很是好奇。不用急,到娄关还有一段距离,你慢慢讲。” “喏。”费诗早有准备,不紧不慢地说了起来。他随夏侯惇赶到娄关后,得知夏侯惇有意联络鄨县大族,就主动请缨,到鄨县联络王傅诸家,本以为能给周瑜、贺齐制造一点麻烦,没想到贺齐快刀斩乱麻,用了半个多月布局,一战全歼傅宠等人,战事进展太快,让他根本来不及反应。 离开鄨县之后,赶回娄关的路上,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如何才能击败贺齐,击败周瑜?他想来想去,也找不到什么有把握的办法。但他有一点很清楚,如果不施以援手,坐视鄨县大族被贺齐制服,贺齐就能心无旁骛的进攻娄关,有了本地汉蛮百姓的协助,即使娄关险要也难保万全。 曹操静静的听着,不时的问一句。费诗没有亲历战场,有很多分析、猜测之语,但这些分析、猜测都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的,并非信口胡说。这让他相信了费诗所言的同时,也对费诗思维的敏捷和严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的口才。 不过,他更意外的是费诗的建议。费诗是夏侯惇推荐的,但费诗的建议却与夏侯惇相反。 “公举,你建议进兵鄨县,声援鄨县大族?” “是的。” “那可与你的郡将相左啊。”曹操看向夏侯惇,似笑非笑。“你们这是考校孤吗?” 夏侯惇也笑了。“大王,我虽不赞同公举的意见,但不妨作为一种选择,唯大王所取。” 曹操点点头。“也好,公举,你说说你的理由。” 费诗再拜,停顿了片刻,将自己的理由说了一遍。“大王,南中多山,险要处处皆是,据险而守,纵有十万大军也无能为。只是傅宠三人轻敌,一战皆殁,人心惶惶,如无强援,恐难坚守。此其一也。贺齐善于取悦百姓,一旦全取鄨县,从汉蛮百姓中挑选精锐,来攻娄关,则鄨县之人力、物力,皆为贺齐所有,娄关难守。此其二也。纵使夏侯府君和张将军善战,娄山险固,贺齐不来攻,举兵南下益州,安南将军难当其锋,挥兵西进,则越嶲必为所破,五尺道一断,南中非大王所有。江东兴工商,金铜奇缺,而南中多产金铜,一旦为周瑜所得,于大王不利。此其三也。有此三者,则大王不能不救鄨县。” 曹操点头不语,辛评忍不住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江东缺金铜?有家人在江东经商?” 费诗看了辛评一眼,躬身施礼。“董卓乱政之前,天下便有钱荒,如今孙策重工商,利行天下,钱荒自然更加严重。此乃常理,何必问于商贾?” 辛评被顶了一句,脸色有些不悦,正准备说话,曹操不动声色的摆摆手,声音虽然不大,但意志却有坚决。“公举所言有理,鄨县不得不战。仲治,公举去过鄨县,熟悉地形,就让他在军师处做个参军吧。” 辛评虽然不喜费诗为人,却不敢违逆曹操,只能点头答应。曹操又看看费诗。“犍为多才俊,你可有熟识的,不妨一起请来。” “有倒是有一个,不过此人不好学问,行事有些粗疏。” “无妨,只要有才能就行。他姓甚名谁,是哪里人?” “犍为武阳人杨洪,字季休,现在郡中为吏。” “有这个人吗?”曹操问夏侯惇道。 “有的,诚如公举所说,此人不好学问,行事有些粗疏,不过为人至孝,处事至公,也是可用之才。”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来一趟娄关,孤看看他。” “喏。” …… 汝南,葛陂。 孙策在水榭之上,缓缓的盘着拳。早春三月,正午的阳光普照,春风拂面不寒,他脱了厚重的外衣,只穿了一件窄袖贴身的春衫,干净利落。 陆逊——曾经的陆议——站在一旁。他刚刚从吴县省亲回来,月余不见,他多了几分内敛,少了些锐利,拱手而立,温润如玉,一点也看不出不久前刚刚指挥大军杀敌天子落荒而逃。 “为什么改名?”孙策收了拳式,不紧不慢地说道。得知陆议改名陆逊,他惊讶了好一会儿。 陆逊躬身一拜,笑道:“家从大父云,言多必失,当慎言慎行,以逊守道。” 孙策哼了一声,又道:“陆祭酒也知道言多必失?他最近和盛宪、管宁打笔墨官司可起劲得很呢,老当益壮,有廉颇之勇。” 陆逊忍着笑。“那也是秉承大王教训,不得不然。理不辩不明嘛。且吴郡是大王本郡,若是别人打上门来,身为吴郡郡学祭酒,他自然不能坐视。” “话虽如此,也不能闹得太过份。”孙策苦笑,双手叉腰,远眺葛陂风光。 陆逊回吴郡省亲,孙尚香与他同行,一起回吴郡拜见母亲吴夫人,陆康后来便登门提亲,吴夫人也同意了,举行了定婚仪式,陆康一下子战斗力爆表,不仅和管宁开杠,连盛宪都挨了他的骂,说他们整理的王充遗著《论衡》里有私货,盛宪等人将自己的想法掺入注中,篡改了王充的原意。盛宪原本也不是一个老实人,但听说陆家与孙家结亲了,不敢放肆,托虞翻来问,这次论战是不是孙策授意的。 孙策无奈,不得不请蔡邕出面,通审全书,写出审核意见。不审还好,一审却审出了麻烦。 第2182章 学术与政治 蔡邕审核了《论衡校注》后,指出了多达一百多处的错误,包括漏字、衍字,或者注解失误,他用词很委婉,但结论却很诛心。他认为这部《论衡校注》既不够严谨,也没什么新见,不仅没能体现出王充思想的精髓,反倒多了一些因循守旧的谬见。 蔡邕最后给出一个建议:重新校注。 蔡邕的审核意见就在孙策手中,但他迟迟没有对外宣布,只让张纮、虞翻两人看了。结果虞翻当时就火了,说蔡邕这是故意的,因为他指出的漏字、衍字大多出自他提供的部分,那部分原稿就有大量的涂改,是王充的原文,还是他的手笔,谁也说不清楚。现在他用这些无法辨别真伪的稿子来批评盛宪等人的工作,自然是别有用心。 目的很明确,他们想争夺富春一带玉器研究项目的控制权,至少要分一杯羹。这个研究项目规模大,投入也大,又涉及到为江东人正名,可想而知,必然是眼前有利,将来有名的大事,但凡有点实力的学者都不会甘心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