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策行三国在线阅读 - 第677节

第677节

    孙乾借着机会,以管宁带来的两卷书为例,说明了相关的兴学计划:辽东将来也会效仿中原,将郡中才俊的文章结集,印行天下,与天下读书人共相探讨,发表的文章会有润笔,学问好的可以聘为郡县学堂的经师,领一份俸禄。将来文章多了还会印行专著,留名青史。

    当然,文章写出来还没有结束,印行天下的同时也要面对天下读书人的质询,如果文章的水平不够,不仅是写文章的人丢脸,辽东人也跟着丢脸,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选一个学问渊博的大儒做祭酒,在所有的文章发表之前进行审核,确保发表的文章都有一定的水准,经得起考验。

    最后,孙乾请柳毅等人推荐祭酒人选,不一定要辽东人,只要学问好,哪儿的人都可以。南阳郡学的祭酒邯郸淳就是颍川人。

    孙乾一通话说完,柳毅等人很矛盾。兴学重教当然是好事,著书立说也是扬名立万的机会,可是要和中原人比学问,他们都有些心虚。这文章写出来,被管宁这样的中原大儒一顿猛批,那岂不是丢脸丢到全天下了?想来想去,辽东还真没有人够资格做这郡学祭酒。除非像孙乾所说,请管宁、邴原这样的中原大儒坐镇把关,否则他们就算写出文章也未必敢发表啊。

    管宁听完,盯着孙乾说道:“郡学祭酒只管教学和研究经籍?”

    孙乾含笑点头。“吴侯说过,最勇敢的武士就应该去战场,最聪明的文士就应该去做学问。幼安先生就适宜做学问,做官太浪费了。”

    管宁抚着长须,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1829章 小戏精

    孙策伏在栏杆上,看着波涛起伏的海面出神。

    北风劲吹,鼓足了巨帆,推着巨大的楼船在海面上急驰,海浪拍打着船腹,哗哗作响,与舱中甄宓、甘梅等人的歌声呼应,浸染着一丝丝新年将来的喜庆。

    孙策的心情也和她们的歌声一样,轻快得要飞起。

    公孙度一战而降,太史慈击破东部鲜卑,甘宁又顺利的平定了乐浪,幽州攻略几乎以完美的结果实现,除了甘宁在乐浪杀伤过多,被新上任的太守张敞告了一状之外,比他预期的还有好。

    就具体的战斗而言,同等的兵力下已经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在新式军械和精兵之前,任何对手都甘拜下风。

    这种感觉真好。

    如果腰包不空,那就更好了。不过这一天也不会太久,有生之年肯定可以实现。三十年后,太平可期,我还没到花甲之年,说不定还有机会率领强大的水师来一次全球航行,去美洲看看。

    身后传来怯怯的脚步声。孙策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甄宓走路如猫,甘梅走路如溪水,只有长公主刘和走路才会像小白兔,透着一丝丝不安。

    孙策直起身,伸手将刘和的风帽拉好,又握着她的手。刘和的手凉凉的。“外面这么冷,你怎么不在里面待着?”

    刘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伸手拢好鬓边的一缕发丝。“见夫君穿得这么少,我还以为不冷,没想到……”她裹紧了风衣,靠在孙策一边,眯着眼睛,看着船下翻滚的海浪,想说什么,眨了眨眼睛,却又没说出来。

    孙策看得真切,笑道:“想说什么?”

    刘和吐出舌尖,舔了舔嘴唇。“夫君,凉州和幽州……哪个更冷?”

    “差不多吧。”孙策想了想,又补充道:“不过幽州是东西走向,南北差距有限。凉州南北跨度比较大,在武都和在酒泉可能会差很多。有的地方可能会比幽州暖和些,有的地方却可能比幽州还要冷。怎么,担心你弟弟?”

    刘和低低地应了一声。“他和夫君几乎同时出征,如今夫君凯旋了,他不知道是否顺利。凉州人……很残忍的,万一……”她伸手掩住嘴,眼神有些惊恐,随即又往海里唾了两口唾沫。“呸!呸!”

    孙策被她逗笑了。他一直没有收到凉州的消息,也不清楚天子西征的结果如何,但他做了一些安排,按照时间计算,应该已经送到天子面前了,只是不知道他会如何反应。想起天子,他多少有些欣赏,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年能够支撑到现在,甚至还能组织起一次西征,不管有多少含金量,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真希望他能平安无事,看看他究竟能走多远。不过天子真要是翻了盘,恐怕不会手软,孙家也该灭门了。

    “人都是残忍的,不仅仅是凉州人。”孙策意味深长的说道。

    刘和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垂下眼皮,情绪有些低落。孙策牵起她的手。“外面冷,回去吧。”领着她回了舱。甄宓正和甘梅闲聊,见孙策进来,放下手里的零食,起身倒了两杯热茶,一杯递给刘和,一边递给孙策,眉间带着喜色,笑盈盈地瞥了孙策一眼,又瞥了刘和一眼,饱满丰润的嘴唇翕动,却没有声音。

    “长公主哭了?”

    孙策笑而不答,入了座。甄宓倚着孙策坐下,仰着头。“夫君,我有一个疑问。”

    “说来听听。”

    “管宁上任伊始,就写文章反驳邯郸淳,还用驿传将文章送到夫君这儿来,分明是意有所指,夫君为什么不反击他?难道是觉得他说得有理?”

    孙策“噗嗤”一声笑了。管宁、邴原、华歆并称一条龙,管宁是龙头,在原本的历史上一生未仕,做了一辈子隐士,被史家称为三国第一人,现在却被老乡孙乾诓出了山,还火气十足地写起了辩论文章,真是让他惊掉了下巴。

    可见人都有逆鳞,儒门的尊严就是管宁的逆鳞,触摸不得。不过他注定要自取其辱,邯郸淳的那篇文章的确有标新立异的嫌疑,但他标新立异是有底气的,那块楚碑是货真价实的文物,绝非伪造。管宁以为邯郸淳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拍他的马屁,孰不知他根本不需要这么做。有王莽这位疑似穿越者,实则一脑门复古心思的理想主义者先鉴在前,他怎么可能想着靠伪造文物来造势。

    拜托,我根本不信那些好不好?

    管宁是大儒,学问精深,品德很高,奈何他那些学问都是纸面的,只适合教书。

    这就是眼界啊。一念及此,孙策就忍不住想笑,有一种俯视众生的得意。

    “他要是找我比武,我肯定接着。写文章么,还是算了。”孙策哈哈一笑,搂着甄宓的小蛮腰,突然灵机一动。“要不,你帮我代笔,写一篇反驳文章?”

    “我可没这本事。”甄宓咯咯的笑了起来,连连摇手。“我没有蔡大家那样的学问,写不了这样的文章。那通楚碑的文章我也看了些,连碑文都认不全,更别说与人辩驳了。”她托着腰,眼睛发亮。“不过楚人的文章真好听,就和楚歌一样,长短随意,不像我们燕赵的歌辞那么规整。我向梅姊姊学了几首新曲,唱给你听听?”

    孙策欣然。甄宓起身,拉着甘梅,在舱内起舞,曼声吟唱。她们唱的是一只古曲,音律很好听,但究竟唱的是什么,孙策一句也听不懂。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欣赏甄宓、甘梅的舞姿和歌喉,跟着节奏打拍子,享受绝色小戏精日趋成熟的演技。甄宓心里想什么,他一清二楚,只是不说破罢了。

    现在才是开始。等回到江东,另一对小精灵上场,那才叫有趣。刘和太老实了,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窗外人影一闪,郭嘉的身影出现在外面。他听到了里面的歌声,没有立刻进来,在外面等了一会儿。孙策看在眼里,也没吭声,等甄宓、甘梅跳完舞,他鼓掌叫好,这才把郭嘉叫了进来。郭嘉推门而入,拱拱手,冲着孙策使了一个眼神。

    孙策心里一紧。郭嘉一向放荡不羁,很少有这么严肃的时候。不用他说,甘梅就领着甄宓和刘和出去了,顺手带上了舱门。郭嘉在孙策对面坐下,将一只铜管放在孙策面前,拿起火炉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捧在手心里,呷了一口,目光透过缭绕的茶雾,落在孙策的脸上,带着几分明显的不安。

    孙策拿起铜管,取出里面的情报。情报上很简短,只有两行字,却提到了三个人,两个地点。

    戏志才失踪,法正掌事。刘繇现身洭浦关。

    第1830章 该来的总会来

    孙策放下情报,心脏怦怦的跳,心头涌过一阵强烈的不安。

    他看得懂这几句话背后的信息。

    孙策调整了一下呼吸,让自己尽可能的平静下来。“公达派人送来的?”

    “是的。”郭嘉迟疑了一下。“荆南的细作人数有限,部署得也比较晚,发现刘繇的踪迹纯属偶然,当时不敢确认,没有直接汇报,第二次发现刘繇时已经是八月下旬,报到公达手中又花了一些时间。”

    “戏志才是怎么回事,能确认吗?”

    “不能,他六七月份间生了一场病,据说去青城山休养,后来就一直没有出现,由法正接管了大部分事务,益州的细作潜入青城山已经是九月末,目前还没有戏志才的确切消息。公达将交州境内零星的情报汇总起来,也只能得出戏志才可能不在青城山,去了交州的推断,并不敢确认。”

    孙策眉头皱得更紧。这个真伪难辨的消息最令人头疼。论大局观,戏志才可能不如荀攸,可是论情报细作这一行,荀攸也未必能比他强,大概只有郭嘉能和他匹敌。如果戏志才有意欺骗掩饰,荀攸是很难掌握确切消息的。况且益州、交州都离得很远,情报传递延滞严重,为了避免耽误时间,荀攸不得不提前警示,有备无患,小心些总是好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抗议的成份。因为公孙瓒的意外阵亡,幽州方略临时提上日程,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年前商量好的汉中方略。周瑜信心满满地准备立功,结果又被太史慈抢了先,荀攸心里要是没想法反倒不正常了。用这种方式来提醒他加强荆州的细作部署,推行既定方略,给周瑜立功机会,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远距离作战,资讯滞后的弊端暴露无遗。交州太远,孙坚又是他的父亲,他既不能直接下令,又不能遥控指挥,只能让孙坚独立作战,给他配备好相应的物资和兵力是他能做到的全部。就算孙坚主动及时给他消息,到他手中至少也要一个月,根本来不及反应。

    戏志才离开益州有四个多月了,刘繇出现在洭浦关的时间更长,一直没有消息的高干很可能也有。许靖、许劭大概也在交州,这些人凑到一起,再加上交州本地的士族,孙坚能不能对付,的确要打个问号。

    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一个一心想证明自己能打的二弟孙权。

    “交州一直没有消息来,就是好消息。”孙策说道:“就算戏志才运筹帷幄,刘繇、高干有一定的战力,总不能将几万人全部围住,连消息都传不出来。”

    “这个倒不至于。我担心的是他们将骠骑将军诱入山中。南方多山,交通不便,瘴气又多,一旦断粮,士气受损,挫折在所难免。”

    孙策深有同感。他也是担心这个结果。正面作战,刘繇、高干都不是孙坚的对手,可是丛林战的特点就是正面作战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最大的对手也不是人,而是环境。如果被诱入深山老林,即使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也未必能有什么优势。

    千里之外,无法驰援,就算知道孙坚遇到了麻烦,他也无法解决。他能考虑的只有一件事:如果孙坚作战不利,怎么办?是增援,还是收缩战线,暂时放弃对交州的计划?如果是增援,能不能再筹集这么多人马、钱粮。如果暂时放弃,就算不考虑士气问题,也要孙坚、孙权能够撤回,或者干脆阵亡,如果被困,不死不活,那他想放弃都不可能,只有硬着头皮增援一条路。而以戏志才的狡猾,这不是不可能的结果。

    三面作战的弊端正在于此,躲得过初一,未必躲得十五,该来的总会来。

    孙策和郭嘉反复商量,也找不到万全之策。就算郭嘉是鬼才,他也不是万能的,鞭长莫及,徒呼奈何。

    最后,孙策做出决定,用六百里加急与虞翻联络,让他筹集钱粮,做好增援交州的物资准备,与孙坚联络,提醒他小心。又通知周瑜,让他赶到桂阳,做好进入交州作战的准备。周瑜的主力已经转移到江南,如果孙坚真被诱到洭浦关一带,由桂阳进入交州是最便捷的路线。

    战术上无计可施,战略上还有补救的可能。

    消息发出,孙策就进入新的战备状态,谋划对交州的战事,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

    军谋处再次忙碌起来。

    楼船乘风破浪,日夜兼程。

    ……

    十一月下,郭图、牵招赶回涿郡,向袁谭汇报了幽州的战事。

    牵招与太史慈见了一面,亲眼看到了被俘的鲜卑人和大量的战利品,更让他无奈的是袁靖亲自赶到白狼山,与太史慈见了面——她本来是想见田畴的,但田畴受太史慈之邀,去了沓氏见孙策——对太史慈钦佩有加,立刻决定举三郡乌桓依附孙策,听从太史慈的指挥。

    实际上早在袁靖之前,嫁给乌延的袁柯就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太史慈击败鲜卑人,乌延被吓破了胆,要将袁柯当作礼物献给太史慈,幸而被阎志阻止,但袁柯却因此对袁谭丧失了信心,力主转投孙策。

    听完牵招的汇报,袁谭沮丧之极。不到半年时间,幽州东部失守,全部落入孙策的囊中,连袁靖姊妹都对他丧失了信心,鼓动乌桓人投降孙策,支持太史慈。没有了三郡乌桓和鲜卑人的策应,他击败刘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沮授对幽州形势的突变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时束手无策。他的计谋再好,遇到太史慈这样的对手也无计可施。不到一万骑兵,还是拼凑起来的联军,居然如砍瓜切菜般的连破东部鲜卑七万八骑,就算东部鲜卑的精锐数量也限,这攻击力也称得上骇人听闻。如果太史慈率领乌桓、鲜卑骑兵助阵刘备,那该怎么办?袁谭这几万刚刚练出一点成绩的新兵还能撤回去多少?

    这时,郭图提出一个建议:与刘备讲和,分割涿郡。以巨马水为界,南部归袁谭,北部归刘备。太史慈控制了半个幽州,刘备的压力也不少,如果袁谭能够主动放弃涿郡,刘备肯定求之不得。

    沮授表示同意。他们现在无法进军涿县,最大的麻烦就是守在范阳的关羽。以巨马水为界,范阳就在袁谭的控制之中,以范阳、易县为犄角,可以挡住刘备南下的脚步,一旦实力允许,可以再次进逼涿县,这一战也不算完全失败。

    得到沮授的赞同,袁谭没有多犹豫,派牵招去和刘备谈判。

    第1831章 来去之间

    “你说什么?阳猛不回来?”刘备怒视着简雍,咬牙切齿。

    简雍摊摊手,一脸苦笑。阳猛不肯回来,他有什么办法?阳猛本是渔阳阳家子弟,在刘备麾下不受重视,为了应付太史慈才将他提拔为校尉,带着临时征发的两千突骑去协助太史慈,也没指望他能立功,甲胄都没配全。结果太史慈知人善任,阳猛不仅立了功,还得到了重赏,用缴获来的战利品将部下重新装备,面貌焕然一新,俨然已是精锐。

    阳猛不肯回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亲眼见识了太史慈的实力,不想将来与太史慈对阵。换句话说,他对刘备没信心。这样的话当然不能对刘备说,只能说太史慈那边还没完全稳定,要再借调阳猛一段时间。

    刘备很生气。他还指望太史慈来帮他作战呢,没想到连阳猛都不肯回来了。这算怎么回事?渔阳还是我的渔阳吗?阳猛就不怕我杀他全家,居然带着我的骑兵去投太史慈?

    刘备背着手,在帐内来回打转,一边转一边不停的咒骂着,一会儿骂阳猛,一会儿骂太史慈,一会骂袁谭,一会儿又骂孙策,想到谁就骂谁。越骂越生气,最后拔出腰间长剑,一剑将坐几砍成两半。

    看着手中寒光闪闪的赤霞剑,刘备忽然打了个寒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就像被冻住了一般。

    简雍也有些紧张,不知道刘备这是犯了什么病,悄悄地向后退了两步。万一刘备气糊涂了,一剑将自己捅了,那就亏大了。听到简雍的脚步声,刘备歪着头,打量了简雍片刻,忽然咧咧嘴,皮笑肉不笑。

    “宪和,你说……”刘备拖长了声音,有些拿捏不定。“我是不是上了吴侯的当?”

    简雍不明其意,也不敢贸然作答。“府君何出此言?”

    “你想啊。”刘备提着剑,重新开始踱步,自言自语。“说好的南北夹击,结果我和袁谭对峙,打得难分难解,他倒跑去了辽东,击败了公孙度,把半个幽州收入囊中。好吧,就算当时辽东形势紧急,他不得不去,现在已经平定了辽东,总该回来帮我了吧?可是这么多天过去了,他人在哪里?”

    简雍无语。你还真指望孙策帮你取涿郡?

    “还有啊,袁谭原本被他俘虏了,又没向他投降,为什么又放了?如果不是他放袁谭回来,我已经拿下冀州了,哪会像现在这么费劲?他放袁谭回来,难道就是为了对付我?”

    简雍目瞪口呆。他不能说刘备猜得不对。从各种迹象来看,孙策的确有可能是这么计划的。但刘备将未能夺取涿郡的原因全推到孙策身上未免牵强。

    “怎么,我说得不对?”

    简雍咳嗽一声,斟酌着用词。“府君,你觉得吴侯是朝廷忠臣吗?”

    刘备“嗤”的一声,连回答的兴趣都没有。

    “若吴侯不敬朝廷,府君是奉朝廷还是奉吴侯为主?”

    刘备转了转眼珠,摸着光溜溜的下巴,斜睨着简雍,一时沉默。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简雍一清二楚,这时候问这样的问题,恐怕也不仅仅是为了解释孙策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