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节
话音落下,王太守神情紧绷,心跳犹如擂鼓。 他十分清楚,话既然出口,再没有退路。 如果秦璟所言是真,那么,战火可解,更能少伤任命;如若不然,不只唐公洛和起兵的将要死,他自己和雁门郡上下都将被押上法场,人头落地。 表面忠于朝廷,背地里给叛军通风报信,当与造反者同罪。 如果来者是旁人,王太守绝不敢直言,更不敢做出这场豪赌。但是,面前的人是秦璟,是先下邺城后破长安,带兵扫平漠南,令胡人闻风丧胆的秦璟! 他没有第二种选择。 不,或许有。 可他不能选。 做一场豪赌或许还有生路,怀抱侥幸,不只他自己,连雁门郡都将被扫平。 表面上,雁门郡没有牵扯进叛乱。实际却是,凡并州内的降将和官员,或多或少都与叛军有一定联系。 王太守不怀疑秦璟的消息来源。见到朔方来人,更没有下令严查,借机拔除城内的钉子。同治所官员一番商议,他最终决定,同秦璟开诚布公,道出一切。 事情的结果没有让王太守失望。 来人所言句句是真,秦璟是真打算网开一面,放造反的降将一条生路。 “殿下不担心长安追究?”王太守问道。 “无妨。”秦璟的声音没有起伏,一如之前平静。听入耳中,却让人脊背生寒,刹那之间,仿佛置身冰天雪地。 “长安如要追究,我自有应对。” 听到这句话,王太守表情微愣,脑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 抬眼看向秦璟,颇有些拿不准。 “殿下可有意自……” 意识到失言,王太守连忙停住,将后半句话咽回肚子里。 视线定在秦璟身上,表情固然几分紧张,精神却变得亢奋,生出几分激动和跃跃欲试。 如果殿下登基建制,奸佞之辈再不敢如今日嚣张,唐氏的惨剧亦不会重演。 如果…… 将王太守的变化看在眼里,秦璟没有开口解释,仅是将话题转回“正途”,继续商讨同造反诸军联络之事。 “仆不才,愿担此任。” 王太守主动请缨,甘冒风险,主动出面为双方牵线搭桥。 秦璟欣然应允。 “劳烦太守。” “不敢。”王太守肃然神情,忽然起身拱手,对秦璟道,“殿下仁德,将活千万性命。仆代三州百姓谢殿下。” 话落,王太守弯腰下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没有半分虚假。 “太守快请起。” 秦璟抢上前,托住王太守双臂,将他从地上扶了起来。 休看王太守长袍葛巾,一身气力着实惊人,武艺更是非凡。换成寻常人,别说硬扶起他,说不得会被带得向前栽倒。 可当面的不是旁人,而是秦璟,是策马扬鞭、一枪挑飞鲜卑和氐族第一勇士的凶神。 王太守再拜不下去,只能顺势站起,惊叹道:“殿下果真英雄!” “太守过誉。” 事情既定,王太守下令设宴,令健仆备下蒸饼肉汤,速速送去城外大营,犒赏营中将士。 “不瞒殿下,泰始二年至今,并州连发天灾,谷麦连年歉收乃至绝收,幸亏南地商队往来市货,郡中才有这些粮食。” “南地商队?”秦璟问道,“可是幽州来的?” “正是。”王太守颔首,想起前岁和去岁之事,仍感到不可思议,“前岁并州生蝗,疫病横行。朝廷赈济的灾粮杯水车薪。” “有南地商队冒险前来,言可市粮,金银绢帛皆可。并且,”王太守声音稍顿,喉结上下滚动,显然有些紧张,“商队领队还言,可以蝗虫换粮。” 蝗虫换粮? 秦璟端起羽觞,想到数年前在晋军中所见,非但不感到奇怪,反而翘起嘴角,觉得理所当然。 笑过之后,心头又不免发沉。 蝗灾之年,他曾与长安书信,言明蝗虫可食亦可入药,请秦策下令军民联手灭蝗。 秦策采纳他的建议,下旨灭蝗,关于蝗虫可食之事却未言明。 当年随秦璟同往晋军之人,在昌黎之战中尽数陨落。即便活着,也不可能派往各郡。当地官员和百姓信不信两论,被长安知晓,恐怕又会是一场不小的官司。 父皇猜忌他不是一日两日,再多一层无甚关碍。然而,若是由此阻碍救灾,实非他所乐见。 想到并州的灾民,秦璟无声叹息。 “殿下?” “无事。”秦璟摇摇头,问道,“南地商队愿以蝗虫市粮,可曾言明用途?” “这……”王太守犹豫片刻,方才给出答案,“其言蝗虫可入药,亦可食用。” “太守可信?” 王太守苦笑一声,摇了摇头。 “不瞒殿下,商队在雁门郡停留时日不短,我亲眼见到仆役将市来的蝗虫晒干磨粉,却未见他们食用。” 简言之,没有亲眼见到,他始终是半信半疑。更没办法说服郡内百姓,让他们相信此物可食。 秦璟表示理解。 想到南北两地的情况,心知对方没有义务给出证据,能提点几句已是善意。 话题很快转开,酒宴的气氛愈显热烈。 待宴席撤下,秦璟谢绝王太守挽留,出城返回大营。王太守准备的厢房没用上,安排的美人和狡童也只能退下。 美人躲在廊下,目送秦璟背影远去,不由得心生不舍,扬起歌喉,唱出哀婉的调子。 夜色中,歌声清亮,缠绵娇柔,不禁令人心生遐想,能唱出如此曲调的,究竟是何等美人。 王太守送走秦璟,转身返回正室。没有马上安歇,而是伫立在窗前,望着高悬的明月,缓缓呼出一口浊气,压在心头数月的大石忽然移走,只觉通体舒畅,满心轻松。 “四殿下必为明主!” 太元六年,三月 朔方大军离开雁门郡,先围定襄,后袭新兴。 战报传到长安,满朝上下都以为并州将有一场大战。连秦策也认定,不出半月,叛军就会在常山集合兵力,同大军决一死战。 未承想,战局的发展出乎意料,完全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大战没出现,死战更没有。 大军顿兵城下,定襄和新兴的叛军将领主动出城,身着素色长袍,不戴发冠,跣足至阵前归降。 仅是一两回倒也罢了。 奇怪之处在于,大军过处皆是如此,同先前派遣的平叛军队有天壤之别。 到四月中旬,大军已至平原郡,距唐公洛的大本营越来越近。 出兵仅三月就取得这种战果,本该高兴才是。 可是,秦策接到战报,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包括满朝文武,都发现事情不对,却又找不出因由,得不出答案。 先前派去的军队举步维艰,开打就要决一死战。秦璟率军南下,照面就开城门,这完全没有道理! 随军出征的长安官员要么没有消息,要么送回几句空话,还不如战报详尽。对于秦策和满朝文武想知道的,完全是提也不提,连半个字都没有。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秦策不得不认清现实,今时今日的秦璟,手握虎狼之师,素有善战之名,威望超出想象,已经不是自己能够轻易打压和控制。 郗超有句话说得没错:秦氏久于胡人环伺之中,行事作风难免受到影响。 君臣父子固为纲常,但要震慑豪强,令百官心悦诚服,最重要的终究是实力。 “实力”二字贯穿始终,永远不可能被取代。 今日的秦璟,切切实实诠释此意。 秦策再不甘心,也不得不承认,想要压服这个儿子,可能性几近于无。 随着大军不断前进,逐渐靠近唐公洛所在,战报愈发频繁,秦策变得更加沉默。 每日朝会,群臣都能感到无尽的压力。尤其是身为“祸源”的几家,只觉有长刀架在颈上,随时可能人头落地。 或许是上天有意为难秦策,决心让他的日子更加难过。 进入五月,一支船队突然出现在青州海岸。 海边的渔民见怪不怪,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南边的船队来市货。码头上的船工精神抖擞,知晓商船靠岸就有活干,无不是满脸喜色。 可是,喜色维持不到两秒,很快被震惊取代。 这次来的不是一艘商船,而是整整五艘! 除最先靠岸的一艘,余下都是三桅,船帆升起时,活似海中巨兽。 五艘庞然大物乘风破浪,从海中行来,岸边众人陷入震惊,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僵在原地。 他们以为商船足够大,哪里想到,这些三桅船更大得超出想象。 离得近些,发现部分船身竟然包裹铜皮,众人的震撼难以形容,只能呆呆的望着大船出神,喉咙里发出无意义的单音。 一艘三桅船上,桓祎身着短袍,头上束着葛巾,黝黑的脸膛格外严肃。虎目扫视左右,单手按住腰间宝刀,稍有不对就要暴起杀人。 之所以这般紧张,原因全在于走出船舱的青年。 “阿兄。”青年走到桓祎身侧,通身的贵气,隐隐还带着些许煞气。 “陛……阿弟。”桓祎苦笑转头,看向立在身侧的桓容,“青州已到。” “甚好。”桓容点点头,迈步走上船头,单手撑着桅杆,眉目如画,发黑似墨,长袖衣摆被海风鼓起,晴空碧海之间,仿如坠入凡尘的谪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