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南明副榜举人在线阅读 - 第293章 投靠

第293章 投靠

    而在这段时间,杨轩不顾众人反对,几乎将主要精力放在新式学堂上。

    万事开头难,从古代私塾教育转变到新式学堂教育难上加难,别的不说,光编排课本就花了太多精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古代没有什么人反对办学堂办教育,但现在看到杨轩塞入私货,从过去四书五经传统私塾教育到全面教育发展,众人坐不住了。

    这天审议新编教材,按照过去小学初中模式,以国文算学为主,掺杂一些自然学、地理学、历史学知识,仅仅因为这一点改变,就引起轩然大波。

    看了看呈上来的教材,钱邦芑连连摇头道:“大人,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这次编排教材,需不需要将三十六行全部编进去,这样成了什么呢?”

    杨轩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正准备回答,下首一个老者站出来,拱手回答道:“按察使大人,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按察使大人进士出生,你说说秀才缘何不出门而知道天下事情的?”

    钱邦芑暗自心惊不已,正准备呵斥对方,但转脸一看对方是叶大宾,心惊不已。

    叶大宾举人出生,四(川)绵州人,崇祯末年成为按察使刘之渤幕友,被授予正七品的按察使长使。

    流寇入川之后逃回老家,义勇军相继大败流寇鞑子之后投入军中,现在担任总督衙门长使。

    钱邦芑当然知道对方厉害,不敢过分造次,收起笑容道:“在下愚昧,孤陋寡闻,叶先生常常以诸葛亮自居,你说说秀才不出名,缘何可知道天下事。”

    叶大宾呵呵笑道:“按察使过谦了,秀才不出名缘何知道天下事?

    大家都是读书人,当然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读书人即便不出远门,只要能够读万卷书,所知道的也不比普通人行万里路逊色啊。”

    众人一怔,良久参政刘长麟共收道:“叶先生所言没错,但万卷高楼平地起,读书要脚踏实地,切忌一知半解,到时候误人误己,害人不浅啊。”

    叶大宾呵呵笑了笑道:“布政使大人所言极是,在座的大家都是读书人,大家都饱读私塾,当然知道书房之事。

    过去私塾教育,三年下来一般人能够识文断字,十年八年下来学习好的可考得秀才什么的。

    现在虽然加入算学,加入自然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内容,五年下来阅读无碍,十年八年下来,也可达到秀才水平的。”

    狠狠地瞪了瞪叶大宾一眼,钱邦芑摇头道:“叶先生大谬亦,参政大人不是这个意思,大家都是饱学之士,参政大人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博闻强记。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等反对从一开始就开设这样多课程,这样很容易将人带偏,让很多人不务正业。”

    杨轩脸色难看,正准备发难,前川南巡抚詹天颜笑道:“按察使大人大谬,正如侯爷最先说那样,以国文算学为主,辅以自然学、历史学、地理学、武学等杂学。

    在小学13年全都为国文算学,仅仅辅以必要武学而已。

    在46年级,才选学一定的自然学、地理学、历史学基础知识,但这些都不作为考核要求。

    到初中之际,才大量增加自然学、地理学、历史学知识,也才纳入考试范畴。

    整个教学循序渐进,怎么说不务正业,将学生带偏了啊。”

    双方据理力争,声音越来越大,杨轩坐在上首目瞪口呆,看到大家你来我往争论不休,连最初准备好的说辞也忘记了。

    缘何如此,主要因为没有想到前川南巡抚詹天颜,前按察使府长使叶大宾出面支持。

    琢磨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了,这些人除了看到老式私塾教育弊端,看到新式学堂教育带来的好处,最大可能就是看明白形势,在当今四(川)只有依靠主角杨轩方能有一番作为。

    钱邦芑、刘长麟口口声声的传统,口口声声的皇权,虽然占据道义上优势,但在实际c作上根本不可行。

    现在明廷从一个一道意思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朝廷威望尽失,对地方各个藩镇影响甚微,各地天高皇帝远,根本不听中央号令。

    与别的地方不同,义勇军目前控制川省十余个州府不是承接明朝统治,而是一个个县打下来。

    弘光帝朱由崧继位之际为安抚江北四镇,将川北大好河山人为划分为四个藩镇,地方官吏也完全由朝廷任命总兵委派,各地之间如同唐朝末年藩镇割据。

    现在弘光帝潞监国相继为清廷所掳,被杀害于北京,隆武帝绍武帝相继被杀,永历帝朱由榔虽然凭借高贵出生继承王位,但根本不能约束朝廷官吏,更遑论地方诸侯。

    明白这点之后,杨轩显得信心满满,当场驳斥钱邦芑、刘长麟等人担忧,一再追问读书的目的。

    读书目的不外乎三,其一识文断字,不做睁眼瞎。

    其二,养成学习能力,将来即便科举不第,也可跟随名师学得一门手艺,养家糊口。

    其三,科举中第,光大门楣,造福一方,留下好的名声。

    在过去私塾教育基础之上,增加算学、自然学、历史学、地理学,就是为了将来谋生。

    杨轩高喊道:学好算理化(算学、地理、自然学),走遍天下也不怕。

    为了增加大家信心,杨轩以江南诸省为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男子多读书到十三四岁,科举无望之后,多学一门手艺,将来养家糊口。

    内地虽然也崇尚技不压身,很多农家子弟也外出寻找名师学得一门手艺,但很多人没有读什么书,不但学得非常慢,而且也学不精。

    杨轩大声说道:聪明的三年,一般的五年,也能够识文断字,不做睁眼瞎。

    初中三年,大家在继续学习基础上,基本上达到过去童生的水平,好的可以进入高中基础教育,一般的也在学堂学习了算学、自然学、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可以外出学得一门技艺,养家糊口。

    高中三年,就相当于过去童生参加县试府试院试,学习成绩好的通过考试,继续深造,学习专门知识,将来学业有成。

    学习成绩差不能通过考试的,由于有算学、自然学、历史学、地理学等谋生知识,也可以有诸多前程。

    杨轩侃侃而谈,众人点头不已,虽然一些人内心怀疑不已,但毕竟有利士林,大家多为读书人,昔日古交因为命运不济多有落魄生活不济之士,新式学堂可为大家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杨轩当场宣布,在全省十余个州府设立教师预科班,所有新式学堂老师需要通过预科班三个月培训方可正式授课。

    各府在第一年需要开设一所模范中学,在三年之内各县都需要建立一所模范中学,在十年之内各乡需要建立一所正式完小,以在全省范围内正式推行学堂分级教育。

    一个萝卜一个坑,明末四(川)有十三府、六直隶州、十五散州、一百十一县、一宣抚司、一安抚司、十六长官司,人口虽然不像前世那样多,但也有千余个乡镇,光新式学堂一项可为近万读书人解决生计,尽收地方士林之心。

    在争论声中,新式学堂逐步在全省展开。

    在新式学堂争论声中,杨轩也逐渐学会如何行驶权力,任命亲信官员,培养势力,以保障各种政策落实。

    为了给大家树立一个良好典范,前川南巡抚詹天颜被委任为左布政使

    前按察使衙门长使叶大宾被委任为重(庆)府知府

    詹天颜、叶大宾等人破格录用,就是告诉大家,在如今四(川),顺之者昌的道理。

    :